Board logo

标题: [转载]穿越网络的信仰对话 [打印本页]

作者: 雅歌    时间: 2014-3-7 13:01     标题: [转载]穿越网络的信仰对话

(一):基甸回忆与方舟子的论战


讲到基甸,很多人还在怀念他跟方舟子之间轰轰烈烈的信仰论战。今天我们邀请他来回顾一下当年的论战,希望能给对基督信仰有兴趣的朋友,或者愿意追求真理的朋友提供值得深思、值得信仰的真理。
我是1992年到美国念书,1995年毕业后开始工作。1995年中文网络刚刚开始,是从北美的华人留学生开始的。那时候的中文网络没有丰富多彩的界面,有人发明了中文的输入,我们这些留学生包括方舟子与我都可以在上面写一些中文。
那时候有个新闻组叫ACT,很多留学生都在上面谈天说地,有讲美食、灯谜、时政、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那时候方舟子就开始跟一些人谈到基督教信仰,他就有一些批判。
我那时信主还不是很久,但是我发现那些批判很多是误解与曲解。当时我就觉得有必要澄清,就开始在网上写一些回应。这样一来二去,就变成信仰的思辨,似乎是论战。当然这不是吵架,而是给基督徒辩明我们的信仰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舟子对基督教的传播也带来了一些贡献。
也许我们基督徒应该感谢方舟子。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对宗教有很深的反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知识分子们都不太主动的接触宗教。但是网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也可以无话不谈,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一些对基督教没有了解的人,可以因此了解。如果没有这个论战,他可能一辈子不会去教会;可是有了这个论战,就会有人围观。为着这些围观者的缘故,我也要去回应。虽然我在神学上还是很肤浅的,但我可以一边参与这种讨论,一边也自己学习。也因此让我有耐心,有回应,也能被一些知识分子所接受。
我们这次会提出一些当年方舟子所批判的,针对基督教信仰尖锐的议题来探讨。因为方舟子提出很多对基督教的看法,事实上也代表着很多非基督徒和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观点。他的看法很有典型性,虽然不算是原创,因为在西方有很多对基督教批判的资料,他也看了一些,但是他所讲的从理性、科学的层面来批判宗教,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里面很典型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他当年提过的。
虽然这场信仰对话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现在仍然有人不断转发方舟子的帖子,可见认同他观点的人仍然是很多的。希望透过探讨,可以让非基督徒对基督教信仰的一些误解,我们能够讲解得更清楚。
今天方舟子因打假而成名。我们所知道的是他在学术领域打假,而不是批判基督教。但是当年他作为留学生,能被人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批判基督教。所以他自己所做的网站,就曾经把一些批判基督教的文章搜集起来,做了一个批判基督教的专辑。我们经过对话以后,我也在“网络基督使团”的网站上面搜集了一个基督徒回应他的专辑,还有后来我个人的网站“基甸连线”,这些都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当时这种直接的信仰对话维持了两三年的时间。在96年、97年评选的中文网络十大新闻当中,都讲到这个事件。后来南开大学开了一个BBS论坛,我们的战场就转移到南开大学BBS的圣经板块,在那里又持续了很长时间。
今天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在网上活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基督徒可以在网上和网友们有信仰的对话与分享。而当年就是有许多人在看,甚至有人因此信主。我们的目的不是单单从理性上被说服就去信,因为我们信主,都是圣灵的工作,才能够接受耶稣基督为他自己的救主。
但是我们的目的,就像《圣经》里面讲的,“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从这个目的,也给人理性上有一定的帮助。刚开始也许没有人回应,但慢慢经过十几年之后,常常会收到一些邮件说,基甸弟兄,你还记得吗,十几年前我们在某论坛谈过信仰,我那时对基督教反感,今天我已经是基督徒了。
有一年我回国,在北京见到一个作家,叫老酷,是写网络小说的。当时他曾经是在网上批判基督教的。他读了旧约圣经以后,写了一篇《蛮横的甲方》。因为在旧约圣经中,上帝与人立约,因此是甲方。其实他是在质疑旧约圣经里的上帝是不是一位残暴的、蛮横的上帝。这篇文章很快被方舟子放在批判基督教的专辑里面。
但是那年我看到他的时候,他说:“基甸兄,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网上谈这个事情。但我今天已经是基督徒了。”过了几年我就知道,他已经是传道人了。他信主后写了一篇见证在《生命季刊》上发表,题目叫作《愚顽的乙方》。从“蛮横的甲方”到“愚顽的乙方”,这是多么有意思的改变啊。
在这种论战的过程中,基督徒的心态很重要。我们不要想着说,一定要把对方打倒,一定要用激励的言词去反驳。《圣经》说要用温柔敬畏的心,而不是吵架。从思辨的角度来说是针锋相对,因为信仰之间的冲突体现在论辩里面,但是我们不是要赢得一个辩论,因为我们赢得一个辩论,可能就输掉一个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在网络上仍然有信仰、文化之间的冲突。当人们谈到对同性恋的态度的时候,或者对堕胎、对文化议题、对科学与信仰的看法等,基督徒的看法与非基督徒的看法一定是有冲突的。甚至在基督徒里头,常常针对信仰的议题也有不一样的观点。这个时候,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一定要流露出来。我们的行事为人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别人可以骂人,可以人身攻击,但基督徒却万万不可以。如果我们用血气,很快就会情绪失控,你的言词和态度就会错误,让人觉得你是在吵架。这样对福音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人对基督教更加反感与排斥。
《圣经》说用温柔、敬畏的心,敬畏的英文是指“尊重”。用温柔的语言和尊重的态度跟他对话,即使还不能完全接受我们所讲的,但至少他也会懂得尊重我们。
今天中文网络突飞猛进,在中国网民已经达到5.38亿。而且终端也多样化,很多人可以用手机上网,这给基督徒提供了一个传福音的机会。我们要善用,而今天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
在十几年之前,我曾经利用网络平台和很多非基督徒对话,随着网民越来越多,网上的基督徒也越来越多。我也祷告说神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见证他。经过早期护教的历程,我慢慢觉得基督徒应该在不同的领域、专业、文化的公共平台上,用不同的方式来见证上帝在我们身上的作为。
后来有了博客,它的特点是比较亲切的,比较个人性的,可以讲一些心路历程、见闻、对文化的观察、时事的评论以及对社会议题的看法。这样慢慢转型到比较温和的、正面的,不是论辩型而是分享型的文化方面的见证。经过一些年日的积累,我的博客文集《追寻与回归》在国内出版。这是上帝的带领,这跟当年针锋相对的辩论是不一样的。
今天有微博,有社交网络,我希望基督徒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作见证。我们不一定要高言大智,不一定要讲很深的神学教义,微博很适合讲小的东西,我们生活的点滴,比如怎样教育孩子,与妻子吵架后怎样与妻子和好,这些都能够见证上帝,不一定要讲深奥的、抽象的东西。就如我一个朋友所说的,不要总是讲“宗教八股”,你讲了别人也听不懂。
当初我为了辩明基督教的信仰,不断地阅读、学习、思考,才可能在后来和方舟子以及其他非基督徒对话和交流。今天我们如果希望自己也能够在网络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必须清楚非基督徒对我们的信仰是怎样想的,他们对我们的信仰有哪方面的疑问,到底哪些教义让他们难以接受,等等。我们要更深入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信仰,我们要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谁,我们才能更有力地把更有深度的信仰内涵来和其他的人分享。
我们要不断地装备,因为我们的信仰并不是信了就不去追求了。我自己信主的经历,主要原因是我被基督徒的单纯的、没有功利的、真实的爱所感动。当我信主的时候,《圣经》也好,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也好,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理解,但那些已经不足以阻碍我信主了。但这不表示我以后就不需要再学习、探求了。信仰是一个旅程,你信了以后,这个旅程才刚刚开始。在《圣经》上、教义上,甚至是世俗的知识上,还是要去了解和学习。
作者: 雅歌    时间: 2014-3-7 13:03

(二):信仰与科学


信仰与科学是否有冲突
谈到信仰与科学,在和许多非基督徒的知识分子谈论基督教信仰的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是绝对无法逃避的,而且常常是谈得最多的。我是中国大陆的背景,从小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很强调无神论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往往被教育说,科学与宗教是彼此有冲突的。
其实宗教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否所有的人都认为彼此冲突呢?其实包括所有基督徒以及非基督徒的专家和学者,还有许多书谈论或讨论都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有冲突,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看法;有的人则认为科学与宗教是彼此相辅相成;也有人认为是彼此不相干,在不同的领域里,它们描述宇宙或人生。我原来的背景也是认为冲突的。
今天我要说的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像我们以前被教育的是彼此间有冲突,现在科学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反而从很多的角度见证说,上帝的创造是何等的荣美。

讲到科学与信仰的时候,其中有一点一定会谈到的就是说有一些崇尚科学至上的人,他们会很坚持说:怎么可能接受宗教信仰呢?特别是你们基督教说的有神的存在等,神创造天地万物,用智慧来设计整个宇宙世界,事实上整个世界根本不是神创造的,根本就没有神的存在,这个世界是进化而来的。所以,“进化论”和“创造论”一直都是基督信仰和无神论者之间一个非常尖锐的话题。
作为我们基督徒来说,当然是相信神创造宇宙万物包括人类;而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则认为人类的起源最好的解释是“进化论”,意思是说人是自然进化而来的,这两者之间确实是有冲突的,但这个冲突本身是很复杂,不一定代表科学与宗教本质上的冲突,在这我简单讲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基督徒内部我们对创造了的看法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这里面有些多样化的看法。当然所有的基督徒都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万物和人类,如果不相信,就不可能成为基督徒。但对于上帝怎么创造,比如在多长时间创造宇宙万物,这些基督徒之间的看法也是有多样化的。比如说,简单讲,所谓的“创造论”里面有所谓的“特殊创造论”,就是说我们相信按照《圣经.创世记》里面的第一、二章所讲的那种创造,《创世记》第二章毕竟不是科学的教科书,它是用古代的甚至是比较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上帝的创造,它不是讲上帝创造那种机理到底怎样,不是用科学的角度来描述,所以,基督徒的解释也稍微有不同,这跟文体等有一定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这种不同里面,再加上基督徒对这些宇宙学的一些数据的解读也有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简单讲,“特殊创造论”分为两种,一种是“年轻地球论”,也就是《圣经》讲的上帝创造地球多少年了,相对的时间是短的,所以《创世记》讲的神在六日创世,六日里面的每一日每一天也就是现在所指的24小时,这是一个神迹。在表面上看,很多人就会问:怎么会只有几千年?那是根据家从亚当一直延续下来的家谱来算的,这也不是很准确的,即使有偏差,也不过是一万多年而已。这似乎跟现代的化石、跟很多科学年代的结果是矛盾的,但神迹就是神迹,上帝从无里面造出有,时空是有始的等,这个本身就是上帝的一个神迹,所以这里就可能有巨变,把时钟可能会表面上看来地球的年龄很老,或者说上帝创造出来的地球本身也有年龄等,这些也是可能的,这叫“年轻地球论”。他们就是坚持说地球就是几千年。
另外,也有许多基督徒相信地球是年老的,地球的年龄是长的,这些基督徒觉得《创世记》讲的一天不一定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24小时的一天,因为时空可能是相对的,在上帝眼里可能“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这样就不是照着字面上所讲的一天了,这就跟地质学或科学发现的年龄彼此之间可以调和,这是“特殊的创造论”。
在以上这两种以外,近年来被很多科学家所接受的理论就是“神导进化论”,意思是进化是有的,但是进化也是上帝创造的一种手段。上帝可以用任何的手段来创造,他可以把进化作为一种手段,持这种观点的人包括最有名的美国现任的NIH美国健康卫生研究院的负责人,他也是当年人类基因组巨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领导人。他自己是相信进化论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基督徒,所以,他认为这是“神导进化”,他自己称之为是“生命罗格斯” “生命之道”,他认为这样就没有冲突。
“神导进化论”我和其他的基督徒一样,是持保留的看法,因为它在神学上有一些难以解释和调和的问题。但我觉得他的这种想法或基督徒对创造这种多元化的创造观点,至少可以帮我们知道其实这里面的冲突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如果因为“进化论”而不愿意去了解基督徒的信仰或不愿意去接受,这对我来说觉得是很可惜的;因为基督徒的信仰是一整套极其丰富的信仰内容,其中的核心是耶稣基督并他被钉十字架,所以我们才叫基督教。

基督信仰的核心是耶稣的救赎,要讲到耶稣的救赎,就要讲到上帝的创造、人类的堕落、到救赎最后是新天新地等,这是整全的信仰,是整全的福音。但这里面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救赎,所以,创造在基督徒的信仰里面是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一部分。我觉得如果因为“进化论”而成为我们认识上帝的一个绊脚石的话,那是不值得的,太可惜。在此,我建议慕道的朋友和追求信仰的朋友,可以持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来看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不可调和的问题。
无神论者如果强调没有神的存在,一切都是进化而来的时候,其实要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也是不容易的。很多无神论、唯物论的学者们对基督教的创造论有很多的疑问,但另外也有许多科学家和学者们认为进化论的整个理论也有很多的破绽或是漏洞。
这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在科学的领域里面科学的精神就是要不断地怀疑、不断地创新,以前的理论要不断地修正。达尔文写的《物种起源》到今天已经经过了150年,这150以来科学研究真的是突飞猛进,发展速度之神速。举例来说,达尔文那个年代没有所谓的分子生物学,所以达尔文不可能有任何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他也不知道DNA的结构、碱基对,所以他对一些科学的了解有一定的限制。就像柯林斯曾经说的,倘若你不相信上帝,但你看那些DNA双螺旋的结构,看那些碱基对的排多么的美、多么的精妙、多么的复杂,就算你不知道分子生物学,你看到毛毛虫变为蝴蝶、孔雀开屏。柯林斯曾经写了一本《上帝的语言》,副标题是:一个科学家陈述信仰的证据。他说,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信仰上帝的证据不是更少,而是更多,而且是更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科学家的证言。这句话我非常赞同。我觉得有些科学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或自然主义的进化论提出一些质疑也是很正常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会发现有些新的证据对他的理论可能是不利等,我觉得在科学范畴里面没有什么问题。

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精神
科学有很多的特质。比如自然科学,你去研究它的时候,会发现有一定的规范和做法的。
现代的自然科学有一个特质就是可以重复、可以实证,因为有自然律。简单举个例子,我学化学的,我在做实验的时候,酸和碱放在一起,就会反应生成盐和水。今天我去实验室做是这个结果,明天去做还是这个结果,要不然就没办法做实验和科研了。这就证明了背后有一个自然律。这跟基督徒教信仰其实是有关系的。我讲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作为实证科学的自然科学,是从基督教的文化里面发展起来的,不是在佛教文化里面,也不是在儒家的文化里面,不是在回教的文化里面,也就是说,当年自然科学奠基人最伟大的牛顿、麦克斯韦、化学家博伊尔、培根这些人都是基督徒,而且自然科学是从基督教这些西方国家里面的文化背景里面出来的。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很多,但很多的学者、专家包括不是基督徒的人他们都看到一点,这跟基督教的宇宙观是有关系的。因为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上帝是理性的,所以有自然律存在。当然上帝会行神迹,但神迹是例外。上帝没有行神迹的时候,这个宇宙是靠上帝的自然律、上帝所命定的这种自然律来运作的,这跟现代的科学的兴起是有关系的。
今天的科学界里面的一些界规、行规引入了自然主义的诠释,自然科学本来研究的领域是在物质里面的,就是在大自然界的,所以超自然本身就不在它的范畴里,但今天发展到一个地步就是说,自然主义成为它的默认信仰预设,就算是许多证据都指向所谓的智慧设计,比如电脑里面有几张细胞杂志图,里面讲到人的细胞的一些网络或一些相互作用,那个复杂程度真的是比一般人工晶片或人造的东西复杂多,就算是最精密的表也没有那么复杂,很多科学家自然就认为,从理性上来讲要说这些东西是进化而来的,这是不可能的或是很难解释,比较容易解释的是这些东西证明有一位设计者。
但是,今天的科学界认为自然主义的前设已经被默认了,就算你有很多证据指向一位创造者或是设计者,他也会不容许。今天你要写论文,说是上帝的作为、上帝的创造,肯定是不会接受,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以前并不是这样。以前自然科学奠基的这些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基督徒,对他们来说是毫无矛盾,因为他们在科学研究里面去发现上帝的奥秘、上帝的荣美,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宗教热忱可以帮助他们搞科研。柯林斯自己也这样说:每一次我们在有突破的时候,有新的发现,我就在上帝创造的荣美有很深的属灵感悟和享受,我那些无神论的同事他们就很可惜了,他们就没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科学家也可以是一个好的基督徒,这里面应该是没有矛盾的。

其实我们所谓从事科学就是一种神所赐的理性来研究神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如果以这样的态度来研究,就会在研究里面不断地对神的创造发出赞叹,这两者并没有矛盾。今天人会把它当成矛盾的,就是因为所谓的将科学的实验当成一种权威,若不能拿来加以实验重复证明的东西,你就无法证实是正确的真实的。那灵界的东西上帝怎么能够拿来证实呢?
这就变成一种“科学主义”了。我们刚才讲了自然科学只能研究一种可以重复和实证的。但很多东西是在这个范畴以外的。比如历史,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本身是不可能在实验室重复的,今天有些物质主义者或唯物论者就把所有的东西都还原到物质的层面,把所有的物质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这个叫“还原主义”,到了一个地步,认为人的思想感情和意识都用这种物质来解释。比如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一种化学物质在你头脑里,这叫做吲哚乙酸。我觉得真的是把很多的复杂现象当成是科学可以包罗万象来解释所有的现象,这是不对的,这就变成了“科学主义”了,这实际上是迷信科学。

“进化论”和“创造论”其实是一个信仰之争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神则是属于灵界的另外一个领域和范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当我们谈到“进化论”和“创造论”的时候,有人就说两者是不可重复的,不可能重新去实验和证实的的理论。所以两者事实上都必须用信心去接受。但你要去接受无神论的“进化论”,比你要去接受有神的智慧的“设计论”、“创造论”需要更大的信心。所以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信仰之争。在“进化论”和 “创造论”之争,尤其在美国、欧美,今年都被政治化了。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战争,就像在大选的时候,候选人都会被问到这种问题,有时候就陷入了一种偏激的状态,两边相互攻击,甚至是谩骂,这就成了不是很理性的来探讨问题。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科学与信仰的冲突,而是信仰与信仰之间的交锋,你的世界观和你的信仰的前设。如果你是“自然主义”的前设,那就很难说服你,不管证据指向是怎么样跟你的解释符合,你都要朝那个方向解释。这就变成一种信仰,就不再是科学与宗教的问题了。

“进化论”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存在的目的解释
从“创造论”和“进化论”对生命万物的起源,谈到生物,特别是人类存在的目的的时候,这两种理论它们的结论就有很大的差别。“进化论”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存在的目的会是怎样的一个解释呢?
其实就是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同。比如对苦难、罪、善恶的看法。“进化论”如果相信最极端的最达尔文主义的话,相信一切都是从自然进化而来的,我自己认为他们在很多的事情上,在世界观上会出问题,因为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就很难讲,比如善恶,“进化论”对善恶的解释是适者生存,知识的基因,弱肉强食,那善有什么价值,善恶的事情怎么解释,这些我觉得对无神论者观点的人来说是会有难处的。
基督徒相信人是上帝所造的,上帝造人的时候,是照着他自己的形象来造的,所以人有良知,这是因为神把神的这种形象放在人的里面,同时我们也相信人有堕落,因着始祖亚当夏娃的堕落,罪进入世界,所以我们生活在被罪污染的世界里面,因此就有善和恶,善恶交锋,如果是在基督里,最后的基督的善和圣灵会战胜恶,。
这些东西用基督教的世界观点来看就很清楚。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要荣神益人。这些跟创造的信仰都是有关系的,所以,当“进化论”变成一种信仰前提的时候,我觉得是很有问题,要回答人生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善恶的观点都会有难处。

从“进化论”里面就看不到人类生存目的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永恒的价值这些都免谈了,人类反正都没有灵魂了,一死百了。那我今天追求善还有什么价值呢?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人?我只有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我损人利己有什么不对?如果是弱肉强食,你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你看今天这个时代信仰基督教的人、接受基督信仰的人会越来越多是有原因的,因为你从“进化论”的理论中,真的没办法找到让你完全信服、满意的人生答案。

如果在基督教信仰里,我们的一个前提是我们相信真的有神的存在,万物真的都是神所创造的,特别是我们人类更是上帝特别的杰作,神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蓝图,在我们生命中都有一个计划,而《圣经》对我们的一个启示,里头不仅仅使我们认识神,也教导我们如何在世界上处事为人、待人接物,过着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相信,人生许多的问题都能够得到一个很完满的答案。


作者: 雅歌    时间: 2014-3-7 13:06     标题: (三):上帝真的存在吗


(三):上帝真的存在吗


单用理性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
前两天我们讲到科学、信仰关系的时候,我们也讲到说,科学有它的价值,但是也有它的限制,有很多东西并不是科学本身完全能够了解的,像爱情、历史和一些超自然的现象,不在科学可以理解范围以内,所以说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实证,证明上帝的存在,这本身可能是不对的一个想法,因为有很多东西不是科学本身可以了解的。也有人会问到一个问题:上帝既然科学不能证明,那你凭什么相信呢?理性上我不能接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吗?如果你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那你怎么可以说服我,我凭什么要相信呢?这是受了一种所谓的实证主义的影响。一定要用逻辑、用科学的方法能够证明的事情才是真的,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超乎理性和科学的范围的。
    讲到证明,用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个话题也是很有意思的。历史上真的有上帝存在的证明,基督徒神学家,或者是一些哲学家,曾经在历史上提出过上帝存在的证明。方舟子曾经整理了25个上帝存在的证明,有的证明真的证明得很好,包括本体论的证明,就是用逻辑证明上帝确实存在,但是我们知道这些证明后来在历史上都一一被人推翻了,上帝存在的证明被推翻,跟证明上帝不存在不是一回事。
    在历史上曾经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天主教那个时代,他们其实是很虔诚、很可敬的基督徒,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想调和理性跟信仰的关系,所以他们希望真的能够从逻辑里面证明出来上帝,但是其实他们是失败的,他们这个失败也是必然的。今天有一个不是基督徒的朋友,问基督徒上帝的存在可以用理性来证明吗?基督徒会回答说:“不行的。”如果单单用逻辑、用理性就能够证明上帝的话,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就不需要信心了,每个人都成为基督徒了。我们知道证明一个东西,证明者肯定比被证明的大,如果你能证明上帝,那你就是比上帝还要大了。这本身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上帝最大。但是我们看这个事情的时候,其实是理性主义在神学里面其实有反应,以前的做法有一个前设就是人可以靠着理性、靠着一些自然的理性,就可以认识上帝,就可以回到上帝的面前,这是不对的。

上帝的启示
    当然《圣经》也告诉我们,上帝未尝没有把他讲给我们自己,这就要讲到上帝的启示——上帝愿意把他告诉给我们。这个启示我们基督徒讲有自然的启示跟特殊的启示。
    什么是自然的启示呢?大自然的荣美(毛毛虫变蝴蝶、孔雀开屏),这叫做大自然;另外一个就是良知,人的良心。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康德说:“在我心中有道德的律令,在我的头上有灿烂的星空。”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但是有很多道德观还是相通的,这些事情证明上帝存在,但这些证明不是说单单从逻辑上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是上帝给的一些证据。

《圣经》说:“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什么叫上帝手段?相当于我们中国人说的上帝的工作或手笔。现在科学在宇宙学、天文学里面的发现也佐证这个事情。比如我们学物理,知道有19个宇宙常数,这些常数一定要精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现在已知的宇宙才可以存在。这本身就非常奇妙的,因为这个原因,霍金的一个同事就计算出宇宙出现的几率小到1/N(N是10的M次方,M本身是10的30次方),怪不得有一个天文学家说:按照天文的标准,我们人类是一群受宠过头、珍爱有余、被上帝呵护备至的受造物。这让我们想到《诗篇》8章3节里面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人之受造,宇宙让人来居住,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恩典。当大爆炸理论被发现了以后,有一个天文学家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对一个终身信靠理性力量的科学家来说,大爆炸的故事就像噩梦一般的完结。”如果你是科学主义者、是坚定的思想主义者,应该是相信没有上帝,那宇宙就是自有永有的,而大爆炸理论是讲时空有始,如果时空有开始的话,这跟宇宙是自有永有的看法是矛盾的。所以现在科学的这些证据,并没有更多的支持无神论,反而是对我们基督徒的信仰有帮助。就像柯林斯所说的,我们今天相信上帝存在的证据,无论你从生命的奇妙,从生物学里面的人体或者生命、细胞、DNA……这些的奇妙,还是你看宇宙万物的精妙,这些都显示出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圣经》里也讲:“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

“叫人无可推诿”,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上帝的荣美,但为什么还有无神论者和其他宗教的信徒呢?在《罗马书》这一段的前面讲,行不义的人会阻挡真理,后面说他们虽然知道神,但是他们硬心装作不知道,也不感谢神,不照着神的话去做,就变成犯罪,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因为理性被罪污染,所以,单单靠理性去认识上帝,这是不可能的,只有自然启示也是不足够的,需要特殊启示。
    特殊启示是什么呢?就是《圣经》并耶稣基督。《圣经》启示的核心就是耶稣基督他钉十字架,怎么样赦免我们的罪,怎么样让我们可以回到上帝的面前,可以来认识上帝。所以我们纯粹靠着理性和科学是不可能认识上帝,但是《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爱我们,他愿意把他告诉给我们,即使我们看了大自然,还是没有办法信,但是上帝向我们讲话了——《圣经》,借着历世历代神的先知、神的仆人,向不同时代的人来传讲神的信息。就让我们可以凭着信心来相信有这一位神。人有宗教倾向,是因为“神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但是《传道书》也说,神的事情有很多我们还是不能测透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敬畏的心来领受神的启示。我们也做一个信心的回应:我是一个罪人,我本是上帝所造,但我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所以今天需要主耶稣来救我。这是基督教的信仰。这不是完全的理性主义,但这不是真正地完全反理性,只是说信仰是超越理性。神是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给人有理性,理性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但是单单靠理性是不够的。

我们相信《圣经》,就看到神不仅仅借着很多的先知,把他的真理传讲出来,在耶稣基督的身上看到神属性的完美,能够从耶稣所说的话、他所做的事情看到他是绝对的圣洁,他是那样无限的慈爱,是绝对的公义,是那样无限的智慧……这些都是神属性的彰显。所以《圣经》说: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因被基督徒的爱所感动信主
对基督教有怀疑的,他们说,我们去教会,看基督徒也不怎么样,好像自己也不需要信仰上帝,因为他还没有我好。这当然是有点骄傲了。对我来说,我当年信主,是被基督徒的爱所感动。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所灌输的是一种仇恨的文化,我们没有体验过阵真正的爱,但我们在教会看到这些弟兄姊妹完全没有功利的心态,完全不是为了自己,完全无私的爱心,我们就很感动。
当我自己信主时,我也有很多问题,我也曾经在教会中质疑他们,跟他们辩论,但他们很谦和,跟我解释,或跟我祷告,到我决志受洗时,这些问题不是完全都明白,不是理性上完全被说服,我才去信的,而是说,这种爱感动我到一个地步,我渴慕有这样的生命,我愿意去信,即使有些问题还没有百分之百的解答,这就是走出信仰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一个跳跃。我们信了主后,这些问题还会继续去追求,继续去学习、了解。
其实人的理性也是神所创造的,很多事情是超越我们的理性所能完全理解、能明白的,所以神也要我们在理性之外,再用信心去接受,但很奇妙的是,当我们踏出信心的一步,开始敞开我们的心扉去接受耶稣基督进入我们生命中的时候,很多很多的基督徒都可以作出很真实的见证,当他们能够通过读《圣经》祷告不断地去亲近神的时候,他们就不断地感受到神在他们生命中的同在、神的能力和神很多奇妙的作为,而且信主前的很多问题似乎就迎刃而解。路易斯说过一句话:“我相信基督教,基督教对我来说像阳光,阳光不是让我知道太阳每天会升起,而是给我一个光看世界时,世界就看得更清楚。因为有阳光,我才能看清世界上的一切。”当我们信主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信仰里是对的时候,我们看问题反而更有智慧,以前很纠结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作者: 雅歌    时间: 2014-3-7 13:08

(四):上帝为什么允许灾难发生
信仰不是来解释苦难的,信仰是用来承载苦难的
真的是一个奥秘。苦难在很多时候很难让人有一个信服的答案,尤其是对身处苦难当中的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当我们在苦难当中的时候,很多理性的解释和分析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所以有的人说,信仰不是来解释苦难的,信仰是用来承载苦难的。
人对苦难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在苦难中心就越来越硬,对上帝越来越有怨恨苦毒;但是也有人在苦难当中就像约伯一样能经历上帝的同在,然后慢慢认识上帝,最后能够意识到我们是人,在造物主面前我们真的是谦卑下来,这样,苦难甚至就变成一种祝福。
苦难并不是在基督教里面才有,不是在基督教信仰里才是一个难题。在所有的信仰里,要给苦难一个解释都是很困难的。佛教就是为了解答苦难才产生的一个宗教,但是这个解释是不是能让所有人信服,这个很难讲。因为佛教比较强调的是虚无,你去很执着地追一个答案,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妄念了。无神论更没有答案了,如果没有上帝存在,你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人类自己就成为被告了。实际上,你说是在起诉上帝,但是你同时又相信没有上帝,那你到底在起诉谁呢?你到底在抱怨谁呢?最后就变成自己。

苦难的存在跟罪有关系
当然苦难的存在跟罪是有关系的。按着《圣经》、按着我们基督教的信仰,苦难是跟罪是有关系的,我们生在一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那就会有邪恶、苦难的存在。这个“跟罪的关系”不一定是所谓的“现世报”、或者说是因果报应这样的关系那么直接。有时候可能是间接的,有人酒驾,醉后驾车把你的车撞了,而你是开得好好的,就产生一个悲剧,但这个悲剧产生是那个人犯罪,你本身没有错,但这个也是跟罪有关系的。
《圣经》里面说苦难跟罪有关系,但是《圣经》里面并不是说这一切罪的源头是上帝制造的。上帝造宇宙万物都是很好,罪是从人的堕落来的。罪是善的一种缺乏。《圣经》断然否定上帝是这一切的制造者,上帝不是罪的制造者,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讲这么多,可能在理性上也不能完全给人很多的帮助。以前思考中,流行一个文化对我很有帮助。它说:苦难的问题对很多的信仰都构成了挑战,因为要给苦难一个说法,确实是很难,但是要用苦难来质疑宗教或者上帝、质疑信仰,在基督教这里就不合理了,为什么呢?因为基督教信仰说,神在十字架上为你我担当罪孽、为你我而死。或者说,信仰不是用来解释苦难,信仰是用来承载苦难。但是基督徒相信的这个上帝,在其他宗教里都没有的,他是一位认同我们的苦难,他为了我们的罪在十字架上被钉死,担当我们的罪,这样一位上帝,你要用苦难来质疑,是不合理的。
有的人说,上帝怎么会体会我所受的苦?我又被人出卖,我又被人打,被人吐唾沫,被人羞辱,上帝哪里知道这样的痛苦?但是我们知道,2000年前上帝道成肉身,来到我们当中,耶稣基督来到我们当中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他就是被人羞辱被人吐唾沫,就是被人看不起,被人藐视,他没有佳形美容,他就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也不出声,默默地承担我们的罪。这个表示说,他是怜悯,是上帝的怜悯,这是主耶稣的悲悯我们苦难的认同。这个是其他宗教没有的,这是我们的上帝真的是爱我们,为了我们的罪,他会忧伤,甚至舍下他的独生子来替我们受死,所以罪恶也不是永远在统治我们。

我们今天看世界上很多不好的事情、有很多的邪恶,就认为很灰暗,我们就很悲观。诗歌里面也说,“罪恶好像已经得胜,但是仍然天父掌管”。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在新天新地里没有眼泪,再没有苦难,神会把这个苦难最终极的解决在新天新地里面。但是现在耶稣来了,已经战胜死亡,已经战胜罪的权势,所以我们基督徒可以靠着圣灵胜过这一切。这是神的恩典,这是福音的好消息,我们不必要为了这个事情绝对的绝望。所以在这个绝望里面我们还是有希望,这才是信仰带给我们的。我们听过很多的见证,有很多基督徒在苦难的时候、病痛的时候、在伤痛的时候、在很多人生的折磨里面、在那个苦难的光景里面,他能够超越苦难的那种说不出来的喜乐、真正的信心,这是上帝的恩典。
从理性的角度讲至善和全能的区别,这个逻辑的证明也是有限的,想用这个来否定上帝的存在,来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也是有限的。因为人的逻辑很多情况是没有考虑到的,因为他以为如果有至善的人一定会阻止苦难的发生,但是不一定的。这个不是必然的。这个世界,苦难可能彰显更高的善。我们知道我们的信心操练我们的忍耐、我们的美德,通过苦难彰反而更能彰显,这些都是我们不知道的。
《圣经》如果讲到是恶人受苦,那是罪有应得,我们还想得通;但《圣经》告诉我们,约伯是个义人,他居然也在痛苦里面。他更是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我爱你,也很敬虔,但为什么苦难会临到?他不断在那里问,跟上帝争辩、纠结。但是最后约伯也没有在理性上完全被说服,或者上帝给他一个很明确的理由让他心服口服。最后他在那个苦难里面讲一句话,他说:我以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他知道信仰不是用来解释苦难的。在上帝面前,他谦卑下来,说:上帝的事情、上帝的创造太奥秘,我确实是不知道,我就谦卑下来,知道我本来就是尘土,上帝有主权,他爱我。但是很多时候我不觉得如此,或者有的时候不能明白,或者不能了解,但是那是我的限制,因为我是人,是被造的。所以他谦卑下来的时候,反而他的信仰可以承载苦难。上帝向他显现,不是说回答他的问题,让他理性上能够解释,这是上帝的恩典,这是上帝的怜悯。

很多基督徒在苦难里面,他并不一定说完全得到一个理性上面完美的答案,但是他的信仰、我们信仰这一位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苦、为我们受死的上帝,这样的信仰能够承载苦难。就像美国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在我们人生里面有很多的苦难,就像一个恶水,像河里面有很多那种汹涌的波涛,但是上帝舍身俯下,成为我们跨越苦海的桥梁。”这首歌能够打动很多人,其实它里面隐含了基督教信仰,“我舍身俯下,做你跨越苦海的桥梁”,这个跟耶稣基督上十字架所做的一样,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很多时候人们在苦难中会质疑:如果上帝是良善的、上帝是慈爱的,他绝对不可能让这些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所以他就质疑神的爱。但如果神不爱我们,他怎么会真的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呢?你可以想象当时耶稣死的情况,在钉十字架之前被那个带钩的鞭子鞭了39下,打到整个身体已经全都烂了,皮破血流,全都烂了,还被几根铁钉钉在十字架上。那神如果不爱我们,为什么他要为我们受这样大的苦难呢?而且他是无罪的,这点是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受苦,其实是罪有应得,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不是为了上帝的旨意,不是因为我们顺服神,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自己承担我们犯罪的结果,那个叫受罪。
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把自己所犯的错误都归咎给上帝,我们如果去仔细地分析,很诚实地做一个判断,绝大部分人类所受的苦难都是因为人类自私的行为所导致的。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饥饿?当然你说粮食短缺。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贪婪,跟这些富人为富不仁、西方世界这些发达国家过分的贪婪都是有关系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里,包括环境,这些都是人自己的错。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都是一样,比如说我们生病了,我们就抱怨神,但是,有些病跟我们自己是有关系的,有些病跟我们习惯不好有关。比方说,肠胃的病,是因为你以前暴饮暴食,垃圾食品吃太多,我们反过来又报怨上帝,说,你为什么让我没有健康?人就是这样的光景。不认识上帝的人会抱怨,我自己做错了,但是不承认,把责任都推卸到神的身上。坦白来说,对神真的很不公平,其实这也就是罪的来源。
《创世纪》里面亚当夏娃犯罪以后他们干什么,他们就是推卸责任,他们最后都推卸到上帝那里,人多了以后,人就是这样的光景。

当然,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也能够了解灵界里头除了有神的存在,还有恶者撒旦的存在。好像约伯的例子,事实上是撒旦在那里降下那些苦难,所以撒旦也是有很大的力量,它能够兴风作浪,能够借着自然界很多的灾害来伤害很多人。当然,神将来会审判撒旦,神有他的时间。但是像约伯这样的例子,当时神也很难向他解释清楚,其实约伯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的缘由。灵界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但是神最后是怎样帮助他呢?神没有给他一个完满的答案,神是从《约伯记》38章开始连续几章的圣经神就问约伯,借着自然界很多的奥秘,还有生物界很多的奥秘等各方面神创造的奥秘,来问约伯:你回答我,为什么会这样?这自然界很多的奥秘,神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约伯连一个问题都无法回答。这就给约伯看到,我以为我是很有智慧的,我以为我有资格来质问上帝,来审判上帝,来指责上帝,结果上帝问他的问题,他一个都答不上来。原来他的智慧是那样的有限,这个就是区别。信仰不是用来解释苦难,而是用来承载超越苦难的。
香港的一位女影星,她也还年轻,但是患了癌症,医生已经宣布这个时间不长了,有人就开始给她拍摄一部片子来纪念她。在这个片子里头,这位基督徒艺人,你看她跟大家谈话,彼此拥抱,跟大家的关系就是那样充满喜乐,不是做作,而是生命自然的流露,非常的喜乐,非常的有盼望。她知道她患了癌症,她自己在分享的时候,就讲她已经预备好要去见神的面、好的无比的天家,等等,后来她就离开世界了。
可是有的人就是患上癌症,觉得非常的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有的人在苦难中就放弃他的信仰,怨天尤人,但是她就不一样。她知道她将来有一个盼望,她在最后的日子不是带着一种怨言、一种苦毒的心态悲悲惨惨地过日子,而是想法到处为主作见证,心中充满无限的喜乐。这就是信仰给她的一种盼望,这种盼望所带的力量、安慰。

我们都知道林书豪打球很厉害,很风光,大家很喜欢他,基督徒也觉得很荣耀,有这么一位优秀的愿意为主作见证的运动员。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他的成功,就不知道他以前也曾经在患难里面,球队也不要他,推来推去,他也在上帝面前哭。他一直在上帝面前求,他在那个难受里面,也会问上帝他的目的意思是什么。他祷告的时候,也问上帝到底在哪里,后来他知道上帝在他艰难的时候与他在一起、与他同行,所以林书豪最喜欢的经文是《罗马书》5章3-5节:“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在患难里面,他经历了上帝的爱。
《诗篇》里面说:“他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我们经过水火,他使我们到丰富之地。”有些时候神允许一些环境、一些人可能带给我们伤害,但是我们经过水经过火,最后生命就越来越丰富了,完全不一样了。经过苦难的洗礼人,就越来越能从苦难中有很多的反省与检讨,生命就会不断地成长成熟,越来越有智慧,也越来越谦卑,也越来越勇敢、坚强。
作者: 雅歌    时间: 2014-3-7 13:10

(五):善用网络,见证神的荣美


我是95年上网,96年开始写一些信仰方面对话,后来开了一个“基甸连线”网站,收集了一些护教方面的、基督徒对基督教批判方面一些的回应,因为那时资源比较少,很多弟兄姊妹提供一些资源,让很多弟兄姊妹得到了帮助。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提起当年看“基甸连线”对他们的信仰之旅和对真理的追寻是有帮助的。今天看这个网站也不是很完美,但这是神的恩典,神借着这些文章给很多知识分子有帮助。
十几年前网上的基督徒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用我的朋友范学德来说,这是上帝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也是上帝给中国最好的机会。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跟人传福音,这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中国基督徒的一个厚礼,我们要怎样好好把握呢?
一方面互联网发展,一方面基督教在中国发展,多年以前,我就有一个祷告,说,主啊,求你兴起更多的基督徒,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很多的角度来见证上帝的荣美;让更多网上的基督徒愿意跟朋友来分享自己的信仰,可以是在专业的领域,比如兴起基督徒的作家、或基督徒科学家、或基督徒艺人、或基督徒商人。那时这个祷告觉得是太遥远了,觉得是一个很大胆、很超前的心愿,但感谢主,经过这么多年,我在网上一直经历,除了以前一些反对基督教的人信主以外,我也经历了神真的兴起了一些在各个领域比较杰出的人,有作家、经济学家等,而且他们都不以福音为耻,愿意见证上帝,并且有信仰的根基和原则。我也开始参与,因为我们的生命被神得着、被神改变是在全方位的,是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领域,不只是在教堂里面,我们在网上购物、在网上跟朋友联系,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网上见证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其实我们每个基督徒都被神呼召,要见证那位“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的上帝的作为”。
这样做可能有一些难处,比如网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人就说网络不好,这我也能理解。但网络是一个工具,我们相信上帝可以掌管互联网,我们怎么样去用它,而不是让这些不好的东西充斥网络,要让耶和华的日子充满遍地,像水充满海洋一般。所以我到每个教会都会鼓励弟兄姊妹开博客、开微博,讲信仰,讲见证,甚至是讲讲自己家里的事情是可以的,因为你是有信仰的人;还可以按照圣经的原则讲怎样处理夫妻之间的关系、怎样亲子,这些都可以见证上帝。所以不需要一定要高言大智。
博客兴起后,我有意识地去做,其实我也不是文科,一开始文章也写得不一定很好,但是我愿意去学习,也愿意去观察。有时候看电影、电视,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也到世界各地去走,我留心基督教信仰在文化里面的一些体现,或者在文化冲突里我会有一些思考、一些反省,就写下来。有些是讲到历史,有些是讲到一些现代的故事,有些是很平常的人,也有一些有名的人,从他们的生活或言论能看到信仰的影响,从正面、从反面,我觉得从人性、从文化这些角度看更有意思,也是一种见证,比早年的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还是不一样。2006年我跟一些作者开了一个博客——哼小调的哈比人,有做科学的,有做文学的(比如施玮),有人来看,来写评论,来问问题,还有人给我们发邮件,后来就信主了。有些人愿意跟我们谈当时很热门的议题,包括同性恋、守贞教育、圣诞节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参与,写评论,让很多人来了解我们基督徒的想法,认识我们的信仰。虽然看来是很平淡的小事,但是是很真实的,这也是我的转型。我也写了几年博客,我的博客集《追寻与回归》即将出版,我也非常感恩。真的是我们一点点的祷告,神就用;一点点的信心去做,神就预备。我都没想到这些博客文章能够集成册出版,真的很感恩。
这里面也有一个难处,用温柔敬畏的心来见证上帝,这个是很重要的,是态度的问题。即使你写博客,也有人来跟帖,这里面信仰跟信仰不同,必然有冲突,有世界观跟世界观的交锋,如果太多的不对,没讲几句话有可能就吵起来了。更糟糕的是基督徒也会吵架,本来是为传福音、作见证,本来是跟慕道友讲信仰的,突然杀出来一个基督徒说,你这个讲得不对,你这个是异端啊……有很多基督徒看到这个现象,就很灰心了,所以这个态度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挑战。网络给我们一个礼物、一个机遇,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成长,需要生命被上帝改变,那个老我越来越衰微,新生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长,我们的生命能流露出敬畏来。在网上我们需要存温柔敬畏的心。
网络真的有很多陷阱,除了有不好的东西外,甚至做见证、参与对话,也成为一种诱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今天的危险就在这里,有时候没有祷告,很快就写一句话出来,如果你来不及删掉,很快就有人跟帖,或转发,真的要小心。其实这些在网络上写东西的这些基督徒很需要教会的祷告,基督徒之间要彼此有团契、彼此有劝勉,彼此鼓励。在网上写东西要有好的见证、见证上帝的荣美,这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形成一些团契,2006年我们开了博客,2009年我们在新浪做了一个博客圈子叫“耶路撒冷的新光”,里面已经有500多个开博客的人,我们在一起有论坛,有彼此交流、彼此鼓励、彼此扶持、彼此建造。
2009年后,就有了微博,现在就更丰富了,但同时也有更多的挑战,我们要善用。微博要写好,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要求神来带领,用微博为神作见证。既然这样,我们写微博要很小心、很用心,积极、有爱心,无论在大小的事情上能见证神。
今天科技的发展很便于传福音,基督徒应该善用。今天虽然很多人在网上说很多话,但很多人很痛苦,人们需要神,需要上帝的恩典。我们蒙神的恩典,让我们在神的里面不再虚空、不再饥渴,这样的福分我们需要分享给我们的同胞。今天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被呼召来传上帝的福音,我们不一定要写长篇大论、要写神学论文,不一定要背很多圣经,但是我们从生活的点滴、从一些小的事情,从文化层面、从自己专业的角度一起来见证上帝,因为这个缘故,我用两个月的时间来祷告,神让我回想神在我身上的恩典,去年神的呼召临到我,我就谦卑下来,用网络来传福音,这是更有价值的事情,就像主耶稣所讲的,天国好像一个人,当他找到一个贵重的珍珠的时候,他就愿意舍弃一切去寻找。传福音这是更有价值的,能够在这个里面经历上帝的同在是何等美好,其他的顾虑都是次要的。当然一样会有困难,但靠着主去做,这是神的恩典。




欢迎光临 雅歌家庭教育论坛 (http://www.yage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