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倪柝声<<歌中的歌>> [打印本页]

作者: 雅歌    时间: 2008-12-8 15:03     标题: 倪柝声<<歌中的歌>>

导  言

〖 一 〗

  一章一节可译作「歌中的歌,是所罗门的歌」。这歌是说到所罗门。所以主在本书中的地位乃是王。主在这里,是站在复活升天的地位。大 杀歌利亚,他得胜了仇敌,这是指十字架掌权的基督。所罗门是接受杀歌利亚的好处,而作一个平安的王,这是指复活掌权的基督。所以在本书中,主是站

  在所罗门王的地位。我们是和一位所罗门王来往。争战已经过去了,他是一位得了荣耀,大有权柄的基督。这是本书开始就给我们看见的。在本书,我们和主,不是像约拿单和大 的关系,乃是像书拉密女和所罗门王的关系。约拿单爱大 ,是因大 得胜了仇敌;书拉密女爱所罗门,是因所罗门的自己。有的人爱主,不过是因主的十字架;有的人爱主,不只是因主的十字架,也是因主的复活。十字架是主得胜作王,复活是主的自己。示巴女王起首不过是听见所罗门的作为,后来她看见了所罗门的自己。吸引她的是所罗门。所以我们不只像约拿单那样爱大 ,也要像书拉密女那样爱所罗门。这本书是领我们认识祂是王。

〖 二 〗

  书拉密女的经历是代表个人的,并非代表团体的。女人,在圣经中,是代表主观方面的经历的。所以这女子的寻求,是指单个信徒的寻求主,不是指团体教会的寻求主。是说到一个人从羡慕主起头,到与主有满足的交通为止。

〖 三 〗

  本书的中心,是讲到属灵的交通。所以不问这书是分几段,它所记的历史,却是一条线下去的,是一直继续下去的。它不是片段枝叶的历史,不是东鳞西爪的轶事。它所看重的点,乃是进步追求跟随主的人所有属灵的情形──一生所经历的阶段,最后所达到的境地。像马丹盖恩所写的「灵性水流」,宾路易师母所写的「灵命四层」,也都是这一种的性质。

〖 四 〗

  本书是说到一个人已经得救了而有所追求。所以对于得救的事,就完全不提。本书所注意的,不是关于罪人的问题,乃是关于信徒的问题;不是讲到非属乎主的人,乃是讲到属乎主的人。所以,并不说人如何追求得救,乃是说人如何羡慕追求得 主。不讲信,只讲爱。本书的旗号是「爱」。「以爱为旗」,这是我们的口号。

〖 五 〗

  本书是一本诗,是用诗的辞藻、言语、字句来写出属灵的历史。所以,许多地方只能以意会,不能以言传。

〖 六 〗

  本书和马太福音,是说到信徒与主的关系的两方面。论职责,我们和主是君臣的关系,这是马太福音所给我们看见的。论交通,我们和主是夫妇的关系,这是本书所给我们看见的。

〖 七 〗

  本书最多用的一个字,就是「爱」。这个字的用法有好几种,有单数、多数、男性、女性和普指的不同。例如:「佳偶」原文是女性的爱。「良人」原文是男性的爱。一章二节、四节,四章十七节,七章十二节的「爱情」,是多数的「爱」。它们的单数,本书都指 「良人」。「良人」这「爱」,是单数的,亦可称为「大 」,因为「大 」就是「爱」的意思。二章四节的「爱」,是普指的。二章七节,三章五节,八章四节的「亲爱」,是女性的爱。五章一节、十六节的「朋友」,宜作「亲爱」,是和佳偶相对的男性的爱。

〖 八 〗

  解释本书的几个原则:

  (一)每一段的解释,必须与本书中心的思想──属灵的经历──那一条线联得起来。

  (二)每一句话的意义,一面要在本处讲得通,一面又要与那一条线联得起来。

  (三)主在马太福音十三章解释比喻的时候,有的地方祂详加解释,有的地方祂不加解释。解释本书,也该如此。

  (四)研究名词的意思,一面要从字的本身去寻解释,一面要从圣经中历史的用法去寻解释。

  (五)本书讲到新妇和新郎的时候,常常用许多别的东西来比喻。它的特点,都是寓意的;它的比喻,都是表号的。寓意的,是很容易明白的。但是,要明白表号,就得有成熟的考虑。所以,表号的话语,都得照圣经中的用法和神的教训,才能明白。寓意和表号的性质,有时相同,有时完全不同,并且是常常不同的。我们不管它的相同不相同,我们乃是要问它是指 什么说的。表号常能把寓意所不能有的给它。例如:启示录一章十五节说「脚好象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脚是寓意,我们知道是指行动说的。好象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这是表号,这不是一下就可明白的。
作者: 雅歌    时间: 2008-12-8 15:03

分 段


第一段 第一次的追求和满足(一2至二7)
一 羡慕(一2-3)
二 追求(一4)
三 交通(一4)
四 内室的启示(一5-7)
五 王的说话(一8-11)
六 女的说话(一12-14)
七 王的赞美(一15)
八 女的回答(一16二1)
九 王的回答(二2)
十 女的赞美并享受(一3-6)
十一 王的嘱咐(二7)

笫二段 脱离自己的呼召(二8至三5)
一 脱离自己的呼召(二8-15)
二 失败和恢复(二16至三5)

第三段 升天的呼召(三6至五1)
一 新造(三6至四6)
二 升天的呼召(四7-15)
三 爱的生活(四16至五1)

第四段 复活后的十字架的呼召(五2至六13)
一 复活后的十字架和女子的失败(五2至六3)
二 幔子里的生活(六4-13)

第五段 神的工作(七1-13)
一 工人的装备(七1-9第一句)
二 与主同工(七9第二句至13)

第六段 肉体的叹息(八1-14)
一 盼望脱离肉体的叹息(八1-4)
二 被提之前(八5-11)

[ 本帖最后由 玫瑰 于 2008-12-8 15:06 编辑 ]
作者: 雅歌    时间: 2008-12-8 15:08

第一章 第一次的追求和满足(一2至二7)


这一段是本书的枢纽。属灵经历的原则都在此。这一段是以后经历的一个画影。此后所学的,并非新的功课,不过一次过一次,学得更深而已。

本书属灵的经历,好象最平稳,最顺利的,都在这一段。头一次的奉献,头一次的启示,好象都是最平稳,最顺利的。但是,这一次的奉献,这一次的启示,不一定是牢牢可靠的,必须经过火。这一段是属灵的经历的一个画影,以后要一件一件的试验,使它成为实在。第一次的经历并不够深;第二次的经历才更进步,更牢靠。但是,当人有第二次的经历时,好象并不及第一次那么甜。弄来弄去,还是从前所经历过的。旗号还是爱。

这一段的经历,等于灵性水流所说的亮光道路,也等于灵命四层所说复兴层的那一层。这也是我们个人的经历所能证实的。


一 羡慕(一2-3)

二节:这里所追求的「亲嘴」,并不是父亲在我们的颈项上亲嘴。因为那个亲嘴,乃是表示赦免,一切属乎主的人,都已经得着了。这一本歌所注意的,乃是信徒与主中间爱的关系;所以赦免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此就不提起这个。这一本歌并不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从罪人的地位变成一个信徒;乃是告诉我们,一个信徒如何从饥渴的地位到了满足的地位。我们必须紧记这个,才能知道这一本歌为什么是这样起头的。

这一个呼求,我们不知道是得了生命之后,过了多少时才有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一个呼求,乃是一个得救的人,被圣灵所唤醒之后,对于主所发生追求的意念的情形。

因为它是满了饥渴的心的缘故,她口里就不知不觉的说「显祂用口与我亲嘴」。它并没有告诉人,这个「祂」是谁。但是,在牠的心目中,只有一个「祂」,就是牠所追求的「祂」。牠以往和主的关系,不过是普通的,她觉得非常的不满足。她现在盼望和主中间有更个人的来往。所以她羡慕祂的「亲嘴」,就是爱的个人的表示。没有一个人同时能和两个人亲嘴的,叫以这是个人的表示。并且不是亲祂的脸,像犹大所作的;不是亲祂的脚,像马利亚所作的;乃是「用口与我亲嘴」,这是个人爱的表示。现在普通的不能满足我的心了。我现在要得着个人的,要得着别人所未得着的。一切进步的起点,都是因为有了这一个要求在里面。灵性的造就,和饥渴的追求,是永远分不开的。一个信徒,如果在里面还没有被圣灵造出一个这样的真实,这一种不满意普通情形而追求个人的爱的心意,就永远不要想与主有亲密的经历。这一个追求,就是后来所有经历的根源。我们如果没有这样饥渴的心,就底下所有的记载,不过都是有诗意的歌,并非是所罗门的歌了。

为什么我会有这一种的追求呢?乃是因为我得了异象。圣灵给我看见一个异象,乃是普通人所没有看见的。我得了启示,知道「你的爱情比酒更美」。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我羡慕她口的亲嘴。
真的,你的爱比酒更美。圣灵叫我看见,一切能叫人快乐的,能叫人陶醉的,能叫人兴奋的,都不如你的爱。在日下的东西,人叫以为可以为之倾倒的,都不如你的爱。我看见了,我知道了。日下有什么东西,能和你的爱相比呢?

三节:「你的膏油馨香。」你自己就是受膏者。神借着圣灵堕抹了你,你从圣灵接受了各种的膏油。所以不只神闻到你的馨香,我们也闻到你的馨香。这个并下是我们从那里听见的,也不是我们在那里看见的,乃是我们在莫名其妙的当中,感觉到你馨香膏油的可爱。

「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膏油。」同时你有一个名字,那一个名字也吸引了我们。我们从你的名想到神已经出来了。真的,膏油已经倒出来了!我们想到你已经死了!真的,膏油已经倒出来了!耶稣这名真是宝贵!但是,耶稣的名,谁能测量其中的香味的呢?

「所以众童女都爱你。」因着你自己(膏油),因着你的名(倒出来的膏油),所以「众童女都爱你」。爱你的原因,是因着你自己;爱你的原因,也是因着你的名。我们不能爱一个工作,我们也不能爱一种能力,我们只能爱一个有人格的人。我们爱你。但是,我们之所以被吸引,乃是因着你的自己和你的名。虽然在这里的时候,我们还未尽闻你的香味;但是,我们所闻到的,已经够我们爱你了。主身位的启示,不只是会叫人赞美,也是会叫人爱的。每一个对主的爱的起点,都是从看见主的身位而来的。

「众童女」,就是「众隐藏者」(诗八三3),就是「众闺女」的意思。她们是这个女子的同伴。她们也是一样贞洁的,也是一样追求主的。在属灵的道路上行走的,实在并不只她一人,她不过是众童女中之一人而已
作者: 雅歌    时间: 2008-12-8 15:13

二 追求(一4)

四节:「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跟随」,原文是「追随」。我们虽然有了心愿,我们虽然乐意追求,但是我们不能不觉得追求能力的缺乏。追求的能力,并不是圣灵赐我们一大股的能力,摆在我们里面,叫我们去追求;乃是主在外面,用祂自己的美丽和荣耀来吸引我们。吸引的能力,就是追求的能力。如果主真的吸引我,就追求是何等的容易呢。

你若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追随你,」(「追随」是一直要的意思)。快跑追随的能力,乃是主的吸引。我们必须学习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凭着自己来到主面前的。当我们作罪人的时候,我们需要神的吸引,才会来就主。照样,我们作了信徒之后,还是需要主的吸引,才会快跑来得着主。

在这里,我们也看见一个信徒和众信徒的关系。所吸引的是我,但是「快跑跟随你」的是「我们」。被带领进入内室的是我,但是欢喜快乐的是「我们」。一个人若在主面前蒙恩,别人就不能不受他的影响。


三 交通(一4)

四节:「王带我进了内室。」她的祷告发出之后,我们看见她就得着答应──「王带我进了内室」。「内室」是「隐密处」(诗九一1),就是卧房。你若非与一个人有相当的交情,你必定不带他进入你的内室。所以王带领她进入内室,就是交通的起点,也是启示的起点。在内室那里,她固然尝到她从前所没有尝到的交通;并且,在那里,她也看见她从前所没有看见的事实。

这里的「王」字,就是给我们看见,当我们还没有认识主作良人的时候,我们要先认识他作我们的王。奉献的生活,永远是在情爱的生活之前的。满足的经历,永远是在奉献的步骤之后的。在这里,我们看见是「王带我进入内室」,我们看见她已经认识了她的王。现在王要将内室的经历给她。

她们现在仰着头,望着未来的前途。她们知道这一个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内室的经历一起头,就是爱的生活有满足的盼望了。因为她们知道神若动了工,神必定完工的。所以她们说:「我们必因你饮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这都是将来要有的话语。她们因为有了目前的经历,就充满了将来的盼望(称赞酒,可参阅箴廿三35)。

「她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宜作「她们在正直里爱你」;意即她们这一种的爱,是从无亏的良心生出来的(提前一5)。


四 内室的启示(一5-7)

五节:「耶路撒冷的众女儿阿(原文),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如同基达的帐棚,好象所罗门的幔子。」

「耶路撒冷的众女儿」是指那一类的人呢?这是一本诗,所以这里的耶路撒冷,并不是地上的耶路撒冷,乃是天上的耶路撒冷。这众女儿既是在天上的耶路撒冷范围之内的,就必是已经得救的人了。说她们是众女儿,可见牠们是神所生的。不过牠们是不大追求,是冷冷淡淡,糊胡涂涂,随随便便的一班人而已。戴德生先生说:「看她们是得救的,也不过是仅仅得救的人而已。」

「我虽然黑,却是秀美。」她在内室的结果,第一件就是看见自己是黑的。没有追求,就没有看见的可能。她现在看见自己是如何的人了。这一个黑,也许是她头一次的看见:这黑,不是变黑的,乃是本来的黑,是一切在亚当里的。但她同时也看见在爱子里的蒙悦纳。所以她说:「我虽然黑,却是香美。」这「秀黑」,是指在爱子里的蒙悦纳。

「如同基达的帐棚,好象所罗门的幔子。」「基达」就是「暗室」的意思;蚎同基达的帐棚,是说在外观是黑暗,是不好看的。「所罗门的幔子,」,若是细麻布作的,就是指基督的义(启十九8所说的义,是圣徒因圣灵而有的义。但这里是旧约,所以不能是指圣徒的义)。这幔子应是在圣殿里的。「好象所罗门的幔子」,是说判里面的美,就是在神面前的美。

六节:「不要看我,因为我是黑的,因为那日头把我看黑了。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他们曾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达秘译本)

「日头」,原文是一专门指件词。「看黑」的「黑」宇,原文没有。她因神在内室的光照,已经看见自己是黑的了,所以她不要人看她。这是她此时的心境。圣灵对付人不够深时,人还是喜欢在别人面前有所遮盖。及至被圣灵对付到更深的地步时,就不再在人面前遮盖什么了。那时,她显在人面前和显在神面前是一样的了。所以她肯承认说:「因为我是黑的,因为那日头把我看了」。

「我同母的弟兄向我发怒。」所以不说「同父」而说「同母」,因这里的「母」是指应许的原则,就是神恩典的原则说的。加拉太书四章二十六至二十八节说,在上的耶路撒冷是我们的母。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同母的弟兄」,就是一切凭神恩典的原则,作神儿女的人。

「弟兄」是客观方面的代表。这些同母的弟兄,是在道理方面很有力量的,是在客观方面很刚强的,并且比较有点权柄的。她因爱神,因内室的管教,而有工作上的改变,就引起同母的弟兄不只轻看她,而且是向她炃怒了。

「他们曾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却没有看守。」头一个葡萄园是多数的,是人手所组织的。后一个葡萄园是单数的,是神自己所定规的。「他们曾使我看守葡萄园」,是从前的工作。她有了神的光照,受了神的对付之后,就看见从前工作的虚了──作了人所委托她作的,没有作神所定规要她作的。

七节:「爱」是动词。「牧羊」作「喂养羊」更好。「蒙着脸」也可译作「流离失所」。

她在内室已经看见外面工作的虚空了。她已经看见基督徒所需要的,并非工作,乃是个人的粮食和安息了。因喂养,是注重粮食;歇卧,是注重安息。她从今以后所追求的,不是别的,乃是粮食和安息。这「安息」乃是完全的安息。因晌午是完全的时候──义人的路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四18)。到正午是到一完全的地位。太阳到了正午,就不会再大了(主的受苦是从正午到申初的。主的受苦乃是一起来的,是一起头就有那么多,不是逐渐加增的)。

「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好象蒙着脸的人呢?」这「同伴」是主的「同伴」。但羊群不是主的羊群,乃是主同伴的羊群。「蒙着脸」是「蒙羞」。她还是在羊群之外。她不得下对主说,你何必不告诉我在那里可寻得粮食,在那里可寻得安息呢?我一直追求粮食和安息;东也未寻着,西也未寻着。我在你同伴的羊群旁边,好象一个流离失所的人,被他们讥诮、批评!主阿,你何必不告诉我呢?


五 王的说话(一8-11)

她在内室所看见的有三点:(一)在亚当里的黑,在爱子里的秀美;(二)因神的对付,看见外面工作的虚空;(三)感觉属灵的需要。所以,此时主就因着她的追求而有所答应,而有所称赞,而有所应许。

(一 )王的答应(一8)
王称她为「女子中极美丽的」。「你若不知道」,这句话的口气,好象王有点责备她,意思是她应该知道。「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羊群的脚踪」,一方面是指今天信徒的脚踪,就是站在一群的地位,即站在教会的地位。(今天的羊虽多,但是不成群,没有站在教会的地位上。)你在那里可以得着粮食和安息。一方面指这多年来,已经去世的圣徒。他们是在那里得着粮食和安息,你在那里也可以得着粮食和安息。因「脚踪」就是经历。

「牧放」和「牧」同字,仍是「喂养」之意。「羊羔」不是羊(因她自己是羊),不是羊群(因她在羊群之外),乃是比她更幼稚的羊。「将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帐棚的旁边」,这是怕人在这追求粮食和安息的时候,而在日常生活中,忘了对于山羊羔的本分,把山羊羔的门关起来了。这里是注意工作。追求粮食和安息的时候,还得对于幼稚的门徒尽本分。这不是闭户自修。换一句话说,她的粮食和安息,还可以从喂养羊羔而得着!

这里的「牧人」是多数的,是小牧人,是主以下的牧人。「帐棚」是多数的。主的意思是要她在许多牧人的旁边,也有一个位置,也得在他们中间喂养小羊。一方面她要跟着先圣的奉献、相信、等候、倚靠、寻求神旨、专心祷告等。另一方面在她日常生活中,还得顾到比她更幼稚的信徒,而尽相当的本分。这是说,当你有所追求的时候,还不能放松日常的本分。

(二)王的称赞和应许(一9-11)
「佳偶」可译作「爱友」;「骏马」原文乃好马的意思。所罗门时候的马,都是从埃及来的(王上十28-29)。九至十节,是她天然的美丽,是她本来有的。十一节,是神叫作的工,是出于神的美丽。
这三节说到六样:1马,2腮,3发,4颈项,5金辫,6银钉。现在一件一件的来看:

1.「马」:圣经里对于马,唯一的取其快。诗篇一四七篇十节说:「马的力大。」法老车上套的「骏马」,意即许多马之中顶好的马。在属灵的意思中,是取其快。马,是指天然方面的快说的。牠所以快,是因牠的力大。这里的「快」与一章四节的「快跑」正好相对。快则快矣,但这不过仍是世界中的最快而已。

2.「腮」:人的美丑与否,看人的两腮而定。可见腮是最美丽的意思。

3.「发」:所以显出腮的美丽,是因发辫。发,是指天然的能力。可见她美丽是从天然的能力来的。意思就是她在天然方面还不错她

4.「颈项」:颈项的装饰,是指她天然的温柔。颈项本来是硬的,但她有装饰,可见她有天然的温柔(没有珠串的颈项,都是刚硬的颈项)。

九节将她比作马,十节是说出所以将她比作马的原因来。她所以快,是因她天然的能力和温柔。这给我们看见,她虽因内室的启示而有属灵的追求,但她天然的快 ──天然的能力和温柔,还在那里活动。也许许多人不进步,正因他天然的快呢!九至十节,她美则美矣,但是,还是是天然的美,只有神作的,才能萛得真正的美。底下两样,是神应许要为她作的。「我们要」,是王的应许。圣灵在此想到三而一的神。

5.「金辫」:金要打成辫,必须经过许多的时间。金辫是顶细的工作,就是神的生命顶细的那种的表显。并且「辫」,在原文说,是像冕那样的东西,是一个圈,是金辫冕。以金辫代替发辫,意即以出乎神的义、生命、荣耀,来代替她天然的能力。

6.「银钉」:或译作「银托」。「银」的意思是「救赎」。「镶上银托」,意即根据十字架的救赎的工作,以金辫代替发辫──以出乎神的,来代替出乎人的。


六 女的说话(一12-14)

(一 )常住在里面的基督(12-13)
十二节:所罗门的席,是圣经特别提起的(王上四22-23,十5)。「王正坐席」可说是信徒享受主的丰富。这些丰富,可分作两类:(一)面,这是指主耶稣的生命,主的自己。(二)荤食,这是指主的工作,主的死。所以「王正坐席」,就是我们得着「喂养,」,就是我们有所享受的时候。每次我们来到王的桌前,都是粮食的问题。我们就是吃神叫悦纳的祭,就是神所喜悦的那个工作(所以旧约的祭,有留下给人吃的部分)。

我们怎样吃神所悦纳的祭呢?神看见主的死,就看见祭──赎罪。我们看见主的死,不只是代替,并且是联合。我们一看见这个,就要发出香气和赞美。所以我们若没有看见神所悦纳的祭就是我们所享受的,我们就不能有奉献和赞美。我们看见我们所享受的,和神所得着的是一样的,哪哒香膏自然流出来了(哪哒香膏的流出,可从马利亚的故事看出来)。先是主给我们,后是我们给主。先有所享受,然后才能有所奉献。
   十三节:「良人」(宜作「爱」「没药」即受苦,即十字架。主正要死时,人把醋给祂喝──是苦。主死后,尼哥底母带着没药去包裹主的身体──是死。「常」,在原文有「过夜」的意思。「夜」这个字,在本书都是指所罗门不在的时候。所以在属灵的意思方面,是指主不在这里,不在这世界里。「怀」,(宜作「两胸」即「两胸之间」。「两胸」在圣经中,都是指「信和爱」说的(帖前五8)。
十二至十三节,就是说住在里面的基督。十二节的同坐席,当然是同吃。一同坐席的条件是开门──开里面的门(启三20-21)。不开里面的门,就不能够一同坐席。所以十二节是说「接受」,十三节是说「跟随」;「没药」是指一位受死的基督。当基督不在此时,要用信和爱保守着──这是里面交通的起头。当我们真被入内室,真看见主的死,真有所奉献之后,我们就起首和祂有里面的交通。打开心门,就要享受祂,就要有真奉献。如此,方能跟随一位真受苦受死的基督。我们是用在我们里面的信和爱,来跟随一位钉十宇架的基督。

(二)披戴在外面的基督(一14)
十四节:「凤仙花」乃染指甲之花,犹太女人是带在身上的。「隐基底」是犹太地名,字义乃是「羊羔的泉源」,是大 逃难之地,是旷野的地方(书十五61- 62)。「葡萄园」当译作「葡萄处」。葡萄的花是看不见的,葡萄处是没有花的地方。这葡萄处是在旷野之地,若其中有一朵花,就非常特出了。

十四节的范围比十三节来得大。一棵凤仙花是在旷野的葡萄处中,就特别显出、衬出基督的特殊了。没药在怀,人看不见,所以指里面的基督。现在基督作她的装饰,就是披戴基督了。这是表明在外面也承认基督,也讲到基督。基督在人面前是凤仙花了,她是显出基督了。

    七 王的赞美(一15)

十五节:「佳偶」在此仍作「爱友」。「甚美丽」可译作「是美丽」。这一节可译作「看哪!你是美丽的,我的爱友!看哪!你是美丽的!你的眼好象鸽子眼!」这里的赞美是为着鼓励她。头一句说她美丽是鼓励。第二句赞美她,是因她的眼好象鸽子眼。「鸽子眼」,在事实方面是美丽的。按灵意说,是指属灵的眼光。按功用说,是在一个时候只能看见一种东西,是纯一的。她已得启示──已经有属灵的眼光了。她已把没药放在怀中──她已经有纯一的心了。所以王就如此赞美她。


八 女的回答(一16至二1)

十六节:「我的良人哪,你甚美丽可爱」,可译作「看哪!你是美丽的,我的爱!不只可悦!」意即不只是美丽的,且是可喜悦的。这是她对王的答应。

「我们以青草为床榻」,可作「我们的床榻是青的」。这里是这女子已达到她在前面所寻求的安息。这里又是安息,又是牧养。因青草是羊的床榻,躺卧是安息。这正与诗篇二十三篇二节「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相合。前面的筵席,虽然也有安息,但所注意的在吃。这里的床榻虽然也有吃,但所注意的在安息。牧人若无本事,羊在青草地,就要一直的吃。牧人有本事,所以羊在青草地上,还能躺卧。就是有了满足,有了安息。

十七节:「松树」是「扁柏」。香柏树又高又大又坚固,在圣经里,都是指极有荣耀的人性。圣殿里许多的东西,都是用香柏树作的。也有许多是用扁柏作的。扁柏产在一个名叫「死城」的地方,所以扁柏是指着主的死说的。犹太人的墓旁,都是植扁柏的。

她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得着安息。青草,是一切活的,一切有生命的,能作粮食的。在这上面,方有安息。我们的荫庇,是在乎主荣耀的人性和主的死。所罗门圣殿里主要的两种木头,就是香柏木和扁柏。换言之,是这两种树木配作神的居所的。神是住在香帕木和扁柏的中间。我们视在能安息的地方,就是神所住的地方。

二章一节:此节当紧接在一章十七节之下。这话不是王说的,乃是女说的。如果这话是王说的,就有点不容易解释。因这一节如果是王说的,就下一节父说女子是百合花,是不通的。

「沙仑」是平原。「玫瑰花」或作「野水仙」,或作「野蔷薇」。这花在犹太地是很贱的。谷中的百合花,是平常的,是不显露的。是谷中的百合花,不是盆中的百合花。不是人所看顾的,乃是神所看顾的。

她所以自承为沙仑的玫瑰花和谷中的百合花,是因王在一章十五节称赞她。所以她在一章十六至十七节,一面赞美王,一面说到安息。现在讲到自己,不过是野地的玫瑰花,谷中的百合花而已。意即我这个人,算不得什么,是一个很平常被神所看顾的人而已。
作者: 雅歌    时间: 2008-12-8 15:17

九 王的回答(二2)

二节:王的意思,她是百合花,不是谷中的比较,乃是在荆棘中的比较。王是说,这女子是百合花,其余的不过是荆棘而已。

「荆棘」,按圣经看:(一)是指在亚当堕落之后,人所有的天然生命。第一根据,就是创世记三章十八节,是自己生出来的,是没有撒种就生长出来的。在荆棘篇(出三),火一直烧,但荆棘没有烧掉。火、光,不是从荆棘的本身发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神用荆棘,但是神没有叫荆棘有所损失。这是说,神将来用摩西对付以色列人,对付外邦人,都是用神自己的一点,不是用人天然的生命。见证不是用人的资本,一切都是用神自己的。神不用摩西的,神用自己的。(二)是指从天然所生长出来的。这就是指着罪恶天然的结果,如马太福音十三章七节之荆棘等。希伯来书六章八节的长荆棘,意即随着自己的意思结出果子,所以结局是焚烧。

「女子」是多数。这些女子,不是指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在这里,主看寻求祂的人像百合花,不像那些出于罪恶的人。主是说她和生活在罪恶中那一班人不同。在四围都是罪恶的主活,都是天然的生命;但是她与她们不同,她是有信心的(百合花)人。另外,在这里也暗示一个追求主的人,在天然罪恶的环境中所吃的亏。


十 女的赞美并享受(二3-6)

二节:「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佛手柑在树林中。我欢欢喜喜坐在祂的荫下,祂的果子,在我的口味中是甜的,」(原文)。

现在她也拿王和罪人来比较。「众男子」,是一切能夺人的心,是给人恋慕的(创三16),可以作人心的主的,能作信徒的心归向的地方的。

在这里,注意在「树林」。「苹果树」原文是「佛手柑」,是常青的,冬天不落叶的。外面的样子,有点像石榴,味道像柑,又有点像柠檬。

众男子,不过像普通的树而已。她的良人有三样特点:(一)祂是能成林的。注重在木,所以高大。(二)祂的荫庇永下衰落(常是青的,所以有荫庇)。(三)祂结果子(有许多是青的,却并不结果)。祂是高大而同时有荫庇并结果子的。她在此已经看见主是一切的一切了。

在前面她已经完全归主。在此是她的见证──是口中对主说出来的话,是对众人说出来的话。她不只说祂是美酒,她现在是称赞美酒──说出来了。她此时看世界再没有人,再没有东西能夺她的心了。在教会中也没有分门别类说,我是属保罗的,或是属亚波罗的(这是肉体)了。现在主是充满她的眼睛了。

「欢欢喜喜」亦可译作「高兴」。「坐在祂的荫下」是被高举,有被提意。坐在祂的荫下,所以高兴;意即觉得在主面前好象被提一样。
这树荫和一章六节的晒是相对的,是返照的。在此有安息了(诗九一1)。

果子是甜的。这里的吃,和一章十二节的吃有些不同。那里是注重在主的自己。这里的果子是指着主的工作和生命所为我们得着的东西。如称义、成圣、和平、圣灵的降临等。一面她觉得祂的同在而高兴,一面她在祂面前享受祂为着她所得着的。我们每一次尝这味道,都觉得是甘甜的。

一章四节说「快跑」;一章八节说「跟随」;一章十二至十四节也许她是坐下,但未提起;一章十六至十七节未提动词;到了此时(二3)始正式说她「坐在……」享受祂的同在。好象到了此时才正式述说。一章十六至十七节,她已经得安息了;这里不过是正式的述说而已──述说她在一章十六至十七节所得看的,所享受的。一章十六至十七节是历史,这里是述说。

四节:「祂带我入筵宴所,以爱为旗在我以上。」「筵宴所」可译作「酒家」,是尽情欢畅之处。这里的「带」是第二次的带。这里的筵宴所和果子的享受,与王的桌子前有点不同,因筵宴所是宴客所在,是注重在喜乐。有了头一次的奉献,经过十字袈的道路,看见了主所为你成功的一切,你自然就被带入酒家了。
换一句话说,王带入内室,是为着启示。王带入酒家,是为着畅快──觉得王同在的畅快。

打起爱的旗号。所有的问题就是爱。旗号就是表明你所作的,就是一种标语。我们的旗号就是爱,表明我们所作的一切,没有别的,就是爱。

五节:「求你给我葡萄干增补我力,给我佛手柑苏醒我心,因我有爱病。」(原文)
「畅快」该译作「苏醒」。「思爱成病」宜译作「我有爱病」,意即「爱病了」,即快乐到没有气力了。这就像慕迪先生快乐到受不住了,只好求主停住。

此节是注重在求和缓一点。在主面前固然是好,但是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样,却是古圣在主面前的经历。是说她所享受的,过于她所能享受的。享受主的度量,还需要主的加力,才能享受。不然,就要看见太多了,度量不够享受了。这瓦器无此度量。还需要从主来的力量,来扩充她享受的度量。

六节:「祂的左手在我头下,祂的右手将我抱住。」左手在头下,意即叫她仰起头来看祂。右手的抱,是抱人顶自然的地位。这里注重爱的保护,注重爱的扶持。这里不是注重能力的扶持,是注重亲密的扶持。换一句话说,享受主的爱,还需要主恩典的扶持。


十一 王的嘱咐(二7)

七节:「羚羊」,按达秘译本与美国标准本的脚注,都是用「羚羊」(多数的小羚羊);但在英国钦定本与美国标准本的正文上,都是用「母鹿」(多数的)。「母鹿」,英、美、达秘三种译本,都是「红母理」(多数的)。「他」,不应是男性;是女性的,抑或是中性的,也不敢说;但就上下文而言,应是女性的。
「嘱咐」是命令的,所以是王的口气。

从一章二节至二章六节,属灵的经历已告一段落了。主愿祂的门徒在此歇一歇。到此时也许是安静、普通、平稳的达到所该到的了。从内室出来,到了酒家,可说是信徒很平顺的到了酒家,所以主要她停一下。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是爱热闹的,爱管事的。所以主对她们说话,不要她们来激动她。

鹿性是容易惊动的。王如此嘱咐,是说她已经爱病了,不要再作了,可以等一等。她是在主手里,不必你们再来惊动她。如果你们爱管她的闲事,不但无益,而且会叫她受惊。她该歇一歇,等这个时候过去,等她自己再有第二次的追求。不要惊动她,要等她自己来。不要以为地太属魂而想帮助她。她的功课学到这里,要停一停了。
爱到极点了。王在此,所以要肃静(哈二20)。祂(主)是默然的爱你(番三17),意即主在安息中爱你。


第一段的结言

(一)她在头一章所见的是十字架,但她没有看见复活的活泼和复活的大能。

(二)头一段的第一个危险,是她太爱一种在里面的友通。

(三)十字袈的顺服,和奉献的究竟与轻重,她还不认识,因她还没有经过试验。她还没有在实际上背负十字架,她还没有在实际上走十字架的道路。

(四)还有一个危险,是她虽已看见任意妄为的错误,她还没有看见工作的主比工作还大(她虽然看见看守众葡萄园的不该,但是她还以为看守自己的葡萄园是最要紧的)。

(五)还有一个缺点,是她在以往这么多的时候,只看见主之于她是多有价值,还未看见她之于主该站在同等地位。换一句话说,就是她已得着主劳苦的功效,但是她还未让主得着祂劳苦的功效(就是她已经得着主,主还没有得着她)。

(六)第一段,不过是基督为我,我还没有为基督。

第二章 脱离自己的呼召 (二8至三5)



〖 一 脱离自己的呼召(二8-15) 〗

  这里没有说到她的罪恶或者失败。这里是属灵的路程所必须径历的阶段。她有缺点,这是给我们看见她该到而未到的地方。



〖 (一)复活的能力(二8-9) 〗

  八节;她欢喜听见良人的声音,她欢喜同在的喜乐;但是她没有听从良人的话语,她还没有实在的顺服。

  九节:「羚羊」,达秘本和美国本的脚注,都是「羚羊」(单数的小羚羊);但英国本和美国本的正文,都是「母鹿」(单数的)。「小鹿」,达秘、英、美三种本子,都作「小牡鹿」(单数的)。

  主比作鹿,唯一显明的地方,就是诗篇二十二篇──早晨的鹿。圣经学者都共同承认,这是指着复活的基督在七日的第一日的早晨。早晨,是另外一天的起头;复活,是新的一天的起头,是属灵生命的新的起点,是新的一天。

  八至九节,都是说到复活的活泼。山和岭在圣经中,都是指艰难和拦阻说的。「祂蹿山越岭而来」,是说没有一件东西够高够大可以拦阻祂的。

  主,祂是复活的主。基督复活了,祂已经胜过一切的艰难和拦阻。艰难和拦阻是属于前一天的东西,祂是活在另外一天的里面。所以现在这些艰阻都不过是祂的足下物。只要祂一蹿越,艰阻就都过去了。

  所以主在这一段,显出祂复活的能力,活泼地来向她说话。这女子在前一章的经历里,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她自己也曾奔跑过,但是她还不知道什么叫「蹿山越岭」。主现在要她学这个功课,所以向她发声呼召她。因她和主是很亲密的缘故,所以她顶容易认识主的声音。

  在这里有一个顶明显的缺点,就是在她和主中间有一道墙;墙把她围在里面,把主隔在外面。但是,她并不觉得这道穑的害处。所以她不说我的墙壁,而说我们的墙壁;意即我和我的主的墙壁。她本来是想,这个墙璧要把她和她的主围在里面,把世界和其它的一切围在外面。在许多时候,她和主在里面有交通,有安息,她在里面过高兴旸快的日子。她可以常常在自己的心里面寻着她的主。她可以不顾环境,不顾人,不顾一切的弟兄姊妹,不顾一切日常的本分,不顾许多的试炼。她可以回头到里面去,与主在一起,而把世界忘记了。她只知道交通的甘甜,她并不知道工作的能力和争战的凶狠。山上有了三个棚子,山下忘了一堆的罪人。主在山上与她同在,鬼在山下与罪人同在。她固然有主同在,但是她「棚子」里的生活,叫罪人不能脱离鬼的能力。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直回头寻主同在的快乐。这就是她的墙壁,这是信徒明白基督住在心里以后的一个危险。

  在属灵方面,我们并非说主离开我的心。这里主在墙壁后,意思就是:1主是站着,不是坐着(前面主是坐席),意即主是预备有举动。「站」乃是举动的前一步。坐是如何引到安息,照样,站是如何引到工作。2主是在外面。主要引她到外面去。复活的能力是可以「蹿山越岭」的,所以不该把祂关在墙壁里面。

  视在她该学习,不在里面去抓主,而在外面让主带领她。不用自己的力量抓住主,乃是让主带领她。她应该学习相信主的话,学习用信心,学习跟随主「蹿山越岭」,学习不靠着主同在的感觉而活着。感谢神,人虽然有了墙壁,但是神为着自己常常留着窗户。如果没有大窗户,也有小窗棂。在一个奉献过的人的心里,神总有方法光照他。

  墙壁,就是我的「往里看」,会叫我看不见主的。但神为着祂自己留下窗户和窗棂,叫我们能看见。墙壁,意思就是说,你把主关在里面,世人就被你关在外面了。主现在要拯救她,使她明白说,在任何的环境中,都可以有主的同在,不必单在她里面去寻。在环境中认识基督,更过于在里面的认识基督。主是无所不在的。这就是慕安得烈所说:「主的同在,不该只是在祷告里,而该是在工厂里。」

  主在墙壁外的态度是怎样?是站着,等候活动。但是,一个往里面看的人,一直注意自己快乐感觉的人,虽然看见了主的态度,也是不明白的;虽然听见了主的声音,也是不领会的。必须有主明显的说话,才能领悟。



〖 (二)复活的丰富(二10-13) 〗

  十节:「与我同去」或作「与我同来」。主在这里明显的说了,主看重的是起来出去。这不是说在里面的经历是不好;不然,主就不给你。不过一直这样,就使你不能与外面接触,一接触就好象失去了安息。从今以后,要得「蹿山越岭」的同在。马丹盖恩说:「从前的同在,是地方和时间的问题;现在的同在,不是地方和时间的问题。在任何的境地中,你都能信有主的同在,你就不致为里面的感觉所困诱。」

  十一节:主既呼召她同去,所以就把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事实,都摆在她面前。

  「冬天」,是枯干、寒冷、不生长、受试炼的时候。换言之,在头一段的经历里,主已经带领她过来。就如各种的试炼、寒冷、枯干,似乎是死亡的,主顶明显的把她带领过来了。主用那顶明显的同在,叫她不觉得什么,冬天就过去了。

  这「雨水」并非春天的雨水,乃是冬天的雨水,是会叫你冷,是会变成雪的。冬天的雨水是把人关起来,叫人作不来事的。所以这里的雨水,应是指着试炼(创六至七;太七25-27)。主是对我们说,那以往的许多试炼,你们因为那感觉上的同在,都已经过去了。冬天的雨水有两方面:1目前的十字架已经过去了(指试炼已经过去说的)。2主的十字架已经过去了(指主十字架的工作已成功,不该一直注意死的方面)。

  十二至十三节:主这样说,意即现在你该站在复活的地位上。「春天」,是死过又复活的。意思就是你现在要认识复活的境地。这两节都是复活的光景,因为它是冬天以后的春天。如果未说冬天,就说春天,不过是「活」。因为先说冬天,后说春天,所以是「复活」。主是给地看见,在祂的复活里,有这么多的东西,叫她不再注意冬天是死的、冷的、枯的、吃的等等。

  「花」是美丽的妆饰,「鸟」是歌唱的声音。花是在地上显出,鸟是在天上歌唱。花是艺而,鸟是音乐。按马太福音六章说到花与鸟,都是神所特别看顾的。就是神顾念牠们到一个地步,叫牠们能以歌唱,能以显出美丽来。

  「班鸠」,好象赞美的声音,是爱的表示的声音。

  「无花果树的果子」是冬果。就是说,经过死的那个果子,经过死还存留的那个果子,就是经过了十字架,径过了试炼,那个果子还能存留的,就是这里的果子。

  葡萄是刚刚发芽开花,是现在的。「开花放香」,意即满了结果的应许,结果是非常有把握的。因葡萄花,谁都没有看见过,花还没有显出,即已结果。别的树开花。不一定就结果。葡萄树开花,就必定结果。这就是复活的地位。一切死的,都已经过去了。前途有无限的把握。

  主就是借着复活的丰富,来劝她出去。她不该只顾感觉上的快乐,她现在该经历复活的能力。现在不是消极的时候,乃是该积极的时候,是该出来的时候,要在世界上显出祂的生命来。



〖 (三)十字架的呼召(二14) 〗

  十四节:从前只说她的眼好象鸽子眼,现在说她是鸽子了。主是凭着她将要到的地位,才加此称呼地。她若在盘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就真是显出圣灵的生活了。所以主才加此称呼她。

  「盘石穴中」,是裂开而成的穴。所以人都公认,这是十字袈。

  这条线,是说她所明白的十字架不够深,所以主在此时用诗的言辞来看她。意思是说,上面所说的复活的能力和丰富,现在要你活出那模范来。先要得祂复活的大能,然后效法祂的死。腓音比书三章十节,与雅歌二章八至十四节正相合。这个十字架完全是主观的,是经历的。

  就是在这里,祂说:「求你容我得见你的面貌,得听你的声音。」我们的面貌、声音,不能在别的地方显出来,只能在这里显出。这是十字架的模型所成功的。

  主在第一段所满意的,就是在此。在第一段有奉献,有意跟随主走十字架的道路;现在好象要把她用十字架印一印。面貌,是人所见的;声音,是人所听的。面貌、声音都得在盘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显出。这里注重的点,就是和十字袈的合一(联合)。现在基督的十字架,变作她的十字袈了。

  在这里显出一个顶要紧的真理,就是我们在经历上,活出十字架的生活来。经过十字架,叫主的十字架成功我们的十字架。要叫人在我们身上所听见的、所看见的,都显出基督的十字架,就除非你先晓得基督的复活。能经过十字架而不死的,就是复活的。

  主的意思是说,她什么都好了,但是仍不免都是轻浮的。十字架的分量有多重,奉献的范围有多大,应许有什么意思,她还不知道。所以她还得到盘石穴中,到陡严的隐密处去。

  「因为你的声音柔和,你的容貌秀美。」声音,一面是祷告,一面是赞美(玛三16)。在第一段,差不多都是女子的倾向,追求,是她一直盼望得着王。所以在那里王不过说她的眼好象鸽子眼而已。许多的赞美,都是赞美王的。所以第一段不过是「王之于女」而已。但是,王是中心,她是应该为王活着的。第一段怎样是女作中心,照样,现在是王作中心了。女不过是附属于王的,女应当满足王的心(她已经得着王了,已经得着满足了)。现在不是女羡慕王、欣赏王的时候;现在是王来欣赏女,王来看她,恋慕她。从前是基督为我,现在我为基督。

  现在主起首要求得着祂劳苦的功效,来满足祂自己的心。主现在暗示她该为祂活。呼召她到盘石穴中,到陡严的隐密处,给祂看一看。

  主叫她起来,脱离她的自己,脱离她的感觉,脱离她的往里面看。主要她借着复活的能力,显出十字架所给她的那清洁的新造,来活出十字袈的生活。现在不是她在酒家的时候,现在是她该为主生活的时候。

  起来作什么?起来换一个中心。意思就是从今以后,所有进一步追求主的人,活在世上没有别的,只是借着复活的能力,活出十字袈的生活,给主来欣赏。换一句话说,基督教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享受,基督教乃是基督欣赏一切属乎祂自己的人。

  「因为你的声音甘甜(柔和可译甘甜),你的面貌秀美。」这并不是说,她的声音、面貌,在天然方面的甘甜和秀美。这句话是说,她在盘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而有的甘甜和香美;这就是她在十字袈的死里,在高处所显出来的。因「盘石穴中」,是裂开的;她躲在里面,这是联合。在「隐密处」,是完全在里面,这是完全。所以合起来说,就是完全的联合。

  陡严的隐密处,应是指升天,人所不能到的地方(西三3-4)。「陡岩」,有人译作「升高」,有人译作「不可到之地」。这些都可见是升天──是人所不能到之地。陡岩,乃高而且陡,是常人所不能到之地。陡岩是需要吧上去的,这和以弗所书二章的坐在天上不同。这里是注意经历。主总是用十字架的生活,和升天的生命来要求的。主在这里,能说她的声音甘甜,她的面貌秀美,是因她完全和十字架联合。意思就是她这里受十字架的对付,脱离了罪恶的、天然的。凡出乎亚当里的罪恶、天然,都被对付了。只剩下复活的,都是在新造里的。这就是在盘石穴中,在陡岩的隐密处的甘甜的声音,和秀美的面貌。

  今天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天过一天受十字架的对付,失去在亚当里的。我们今天不是去得复活的生命,我们今天是要失去在亚当里的生命。一切出乎复活的生命,我们都有了;但同时,我们又带着许多出乎亚当的。所以今天不是得着多少的问题,乃是失去多少的问题。

  主不能立即说她的声音甘甜,面貌秀美。主乃是要等她到了盘石穴中,陡岩的隐密处才说:当她那些外面的失去了,主才如此说。「是」本来是,不过要等到十字架之后,才能如此说。所以十字架是我们失去的地方。惟独经过复活的,才能失去。(对罪人传复活,是因为他们需要生命;对信徒传十字架,是因为他们需要失去。)



〖 (四)除去拦阻(二15) 〗

  十五节:如果这些话是良人说的,就是继续二章十三节的「葡萄树开花放香」说的。这里的「我们」,与二章十二节的「我们」语气相同。「要给我们擒拿……」是命令的口气。大狐狸是专门吃果子的;小狐狸,一有机会就折下葡萄枝来。大狐狸要吃果子,你还有结果的可能。小狐狸是使你连结果都不能。若不注意这个,就复活前的十字架的生命,和复活后的升天的经历,都要被小狐狸弄坏了。

  「开花放香」,是正开花放香的时候。可见还未到完全的地步。复活的彰显才起头,升天的经历才起头,在不留意的时候,它们都可以来,把这些弄坏了。

  什么是小狐狸呢?每一个旧生命的小的彰显、习惯和回头看自己,都是小狐狸。不一定是顶大的罪。一点愚昧能败坏智慧和尊荣(传十1)。小狐狸是躲在葡萄树后的,一不经意,葡萄树就被它毁坏了。

  拦阻在主观方面第一步就跟随的,以致使葡萄树不能结果的,这就是小狐狸。复活的生命在他里面还没有站得稳的,要防备这小狐狸。

  对付小问题(小狐狸),不是女子自己个人叫能作的,也不是王一人所能作的,乃是要女子与王合作的。
作者: 雅歌    时间: 2008-12-8 15:31

〖 二 失败和恢复(二16至三5) 〗

  十六节:女既看见王的态度,听见王的呼召,看见了完全联合之后,她就如比回答。她又回头去看头一段已有的经历。有一件事,已满足了她的心,就是良人是她的。良人之于她,她已晓得清楚了。她也知道她是属良人的,不过这并非是她所注重的。她回头去看她以注的经历(这里是她作中心。六3是王作中心,但是她也说到自己;七10是王作中心,只有祂而忘记她自己了)。

  她说的话并不错,但是她答非所问。这是叫人多失望的回答呢!不是问这句话好不好,是问良人所说的,她听见了么?一个才有奉献的人,她并非不知道她对于主该如何;但她总不能忘记良人对于她如何。她总是中心,而不知道祂是中心。不过她在这里,也有一个感觉说,她自己是属乎良人的了。

  「祂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这里虽是讲到工作的问题,却不是注重主怎样对付群羊,而是注重主和百合花的关系。百合花,是有清洁良心的人,是主自己栽种的,是主自己的工作(诗四五是调用百合花)。主是在一班人中牧养祂的群羊。她这样说,意即我是百合花,主也是牧养我,我有主够了。她所注意的,还是祂之于我。她的话语,并没有答应主所要求的,所以不能叫主满意。

  十七节:「我的良人哪!等到天亮,黑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象羚羊,好象小牡鹿在比特山上。」(「羚羊」,达秘本与美国本的脚注,都是单数的「小羚羊」;但英、美本的正文,都作单数的「母鹿」。「小鹿」,英、美、达秘三本都作单数的「小牡鹿」。「比特山」,意即离别的山)。

  她如此说,是她承认有黑影的存在。她在隐约之中,也承认自己是不能满足主的心的。她知道血与主完全的联合是不够深的。她知道十字架的呼召,升天的要求,复活的表示的紧要;但是她自己也知道她对于这些是来不及了。所以她在这里对主说,等到黑影过去。她仰望天亮,她仰望有一天会亮,有一天黑影会过去。她要求良人的转回。「转回」这句话,一面表明出她的来不及,不能听见良人的呼召就包来同去;另一方面,又表明说,她不是不要良人同在。所以把这两点合起来看,她是要良人和她同任,但是,她是要良人和她同在在她的地方──同在在墙壁里。她还是注意回头往里看的感觉。她只要她自己在感觉上所享受的同在。她没有要和她良人「蹿山越岭」的同在。换一句话说,感觉上的快乐是她所追求的,复活的运动是她所不愿意的。再换一句话说,用枯燥的信心跟随主到任何地方,到任何的环境里去的功课,是她所还未学会的,是她所作不到的。

  在这里,她得一大启示,就是她并不是和主在所有的地方一直同在的。她本来只能和主在她的里面,在感觉上,活出同在。本来和主的同在,也只有这一个地方。她以为这个同在最高的,是唯一的,此外再无别的同在了。但是,事实上,在她的本分里、家庭里、世界里,她还未学会在这些地方和主一同「蹿山越岭」。以前她不知道,乃是经过这一次的启示,她才知道。她只有在她里面的同在,其余的同在还未得着。可是她并没有能力去得这一种的无所不在的同在。她还未学会功课,来觉得这种无所不在的同在的宝贝。所以她不只没有能力去得,她也没有能力去要。她知道她不能去,但她也不求去。她也没有看出「比特」的痛苦。叫以她能冷冷静静的说,请你快一点转回。她知道主所能去的,是她所不能去的。但她不知道不与主同去是多可惜。她以为只要有在墙壁里的那种同在,就心满意足了。她还不知道不能与主同去那地方,是多可惜。所以她就求主要像「羚羊或小牡鹿在比特山上」那样快的回转。她并没有求主给她能力,带她出去,叫她免去比特山(分离的阻挡)。她以为说,比特山是可以让它存留的。

  但是,事实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主一在外面退去的时候,就叫她里面感觉上的同在也失去了。主并末离开她,但在她的感觉上,祂的确是离开她了。主教育的方法,就是她若不能带祂的同在到世界的环境里去,主就叫她里面也失去她感觉上的祂的同在。二章七节的时间,我们也不知道有多久长。但是在那个时期之后,我们若不能在环境里与基督同在,我们也就不能在感觉上与基督同在。我们若不能凭看信心与基督同在,我们也就不能凭看感觉与基督同在。这就是许多基督徒与主有顶亲密的感觉同在之后,后来竟不知道为着什么缘故,不能再恢复那个经历的原因。当主达不到祂的目的时,你也不能达到你的目的。你若不接受新的恩赐,你就要看见你旧的恩赐也失落了。你还以为说,你自己还是过着一章十三节的生活,岂知道你竟然有三章一节的经历(一13和三1,都有「夜」字)。她以为说,她整夜还是像从前一样,把主怀抱在她的胸间。岂知在夜里,主已经不见了。她宝贝主的感觉上的同在。她宁可躲在墙壁里,来保守这一种的感觉。她宁可不往世界的环境里去,她宁可让主有祂单独的工作和兴起,她宁可叫主和她的联合不是完全的合一,她宁可让主在她之外有了活动。所以主现在就除去她所宝贝的感觉,叫她在感觉上(虽然在实际上没有)失去了主的同在,来吸引她往外面去寻求主。这是女的头一次被吸引往外面去。

  三章一节:这里的「夜」是多数的(一13的「夜」是单数的)。是一连几夜,好象她的巨人躲起来了。这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主的目的,现在就是利用她爱感觉上的交通的心,来吸引她去得着祂所要她得着的。她因为失去了主感觉上的同在,她就以为她是失去了主。她没有知识,她还没有经历。所以她是愚昧的,她还未知道主的用意。她去寻找她心所爱的(1-3节,三次说这话)。她以为她是寻找祂(「寻找我心所爱的」,可作「我寻找我心所爱的祂」)。她还不知道,她不过是寻找她感觉上的同在。她的寻找是真的,但是,她并不知道那不见是假的。

  二节:路加福音十五章二十节的「起来」是向父的,这里的「起来」是向子的。本书三章一节的寻求,是在床上的寻求。意即她还没有离开她那个地位。她那个地位还不对。

  我们认识主在十字架上是第一步。这是本书所未说的。既然认识了第一步,就得有心里的基督,就是在感觉上的交通,就是内室和酒家的经历。以后还当认识一位不受环境限制的基督。她第一、第二步都有了,但是她还没有看见第三步。她的床出了事,她所以为有安息的地方出了事。主现在是来扰她这安息。凡未曾得着这个「以青草为床榻,以香柏树为房屋的楝梁,以松树为椽子」的人,主得引她去得这安息。但那已经得着这个的人,就得引她更进一步,和主一同蹿山越殒。主现在就是叫她在以为可安息的床上,觉得她不在这里了。

  她现在定规要起来。现在她看见信心的没有进步和感觉上的失去了。起来的意思,即不再睡在床上,不再歇了。主现在要她学习,不是有地方的安息,也不是有时间的安息。从前以为有地方的安息,有时间的安息,是好得无比的。但被主带领更进一步的时候,就知道地方和时间的安息,不是完全的。所以她要起来,脱离这个安息,就是起头来学习那随遇而安的安息。

  她说她起来之后,要「you xing 城中」(在当初,这城是指耶路撒冷。在今天,是指天上的耶路撒冷,是指一切属天上的)。她要从一切属天的事情里,属天的东西里,和属天的人中间,寻出基督来。也许她花过工夫去读圣经里的许多道理,或者把人家的书去看过,或者在属灵的人的聚会中去过。她都作了,并且还只如此,她还到「街巿上,在宽阔处」去寻。「街市」就是街道,即普通的街道。「宽阔处,」即是宽阔的街道。这些地方都是城中居民来往的地方,是他们交通的地方。这些地方就是他们蒙恩的方法,因主是道路。换一句话说,就是神的子民平时所借着来得着交通,来得着恩典的方法,她也都用过了。这些方法,也许包括认罪、悔改、祷告、禁食,以及聚会和圣徒来往等,也许相信、倚靠都在内。(寻罪人,是在大街小巷。但是新耶路撒冷只有街和大街。在神面前,没有小路可走。世界的人常走小巷,但在属灵的方面是不可能的。)在这些地方,她也寻不着主。

  主有意躲避的时候,叫人不觉得祂同在的时候,人就难用寻求的方法,把它恢复过来。到此,她学会一点功课,就是说,主定规是不在床榻的地方。如果往里寻不着的话,就得往外面去寻。如果祷告不是为着祷告,乃是为着主的同在;如果读经不是为着读经,乃是为着主的同在;如果安静不是为着安静,乃是为着主的同住;她就要看见,这一种的祷告、读经安静,到了一个时候,这些都得离开,才能得着主的同在。

  她现在已经起首离开她的床榻,起首学习与神的儿女来往,起首抓住神的道路。她现在也没有遮掩,她现在也顾不得面子,她也并不在外面作更多的工,来遮掩里头的虚空。她现住学习和神的儿女调和在一起,来解决她灵性的难处。从前她蒙恩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她的床榻。现在她能遍行城中,寻着许多的道路和街市了。她虽然还没有遇见她的主,但是主并没有在城外。她走的这些路,虽然不能叫她遇见主,但是这些路还是她所不免于走的。过一下,她要遇见她的主,现在一切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

  三节:「巡逻」宜作「you xing 」。看守的这班人,是神托付来看守灵魂的人(来十17)。他们是一直在城中走,他们在属灵的事情上,是很熟悉的人。也许在以往的时候,他们曾给这女子许多的帮助。这女子虽然没有去寻他们,但是他们因着职守所在,竟然看见了这女子。在女子的心里想,也许他们能告诉我,到底我心所爱的是在那里。

  但看守的人所能作的,最多不过就是指示道路,或者道理。要遇见主,还得你自己到主那里去。没有一个看守的人能代替你作这个。寻着看守的人,并非寻到主。每一个寻求的心,都得直接的对付主和受主的对付。看守的人虽然有用处,但是有的时候也是无用。当你受主对付的时候,你若过于倚靠他们,你要看见你还是不得要领而去的。你要看见引导到你心所爱者的路,乃是需要离开他们的。也许你要像这女子一样,在你刚离开他们的时候,就要遇见你心所爱的。

  you xing 城中,虽然是需要的,但不能引她到主那里。街巿,虽然是需要的,但也不能就引她遇见主。主要她走一条路,所以看守的人都不能帮助她。

  四节:「我刚离开他们,就遇见我心所爱的。」这一次良人被她遇见,有什么意思呢?这并非说,她 you xing 城中绝对是对的;也并非说,她走的街道街市都不错;也不是说,她在看守的人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就是完全的了。她还有许多功课要学。她不只是一个在主心上的人,并且也是一个在主手中的人。这里并不是说她再一次得以遇见主,就是她达到完全的记号:乃是说主知道她只能受这么多的试验。虽然她离开完全还远,但为着她寻求心切的缘故,主就乐意在这里给她遇见。把这一次的试炼带到一个段落,过了这日子再引她走前面的道路。在一个没有与主完全合一的人身上,就是她的寻求,也难免有许多搀杂的,不完全的;但是,主今天没有工夫来对付这个。在这初步的经历中,主还肯让寻找的必定寻见,虽然她的寻求还不一定都是属灵的。这里顶像以西结所说的,把水量着走过去。好象主把这一段量过了,让她走过去。这一段路程,不过是照着主所量的而已。

  「我拉住祂,不容祂走。」现在她以为已经得着她所失去的了。她也许以为前一次的失去,是她拉得不够紧;所以,这一次她紧紧的拉住祂。前一次在感觉上,她不够儆醒,所以祂走了;现在她要顶儆醍的守着祂。她虽然知道了她该出来和主在一起;但是在感觉上要求和祂同在,还是她心中的羡慕。一部分出来的功课是学了,但是信心的功课并没有学。是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和祂同去。她还没有学会让祂自由来去,她还不知道在信心的生活里,长久的感觉主的同在,是不可能的。她还抓住这一个。她并不知道在感觉上的同在,是该让主自由来去的。当祂欢喜的时候,我们就可得着感觉上的同在;当祂不欢喜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得让祂自由,而只在信心里持守着祂和祂的一切,但是,她还不知道这一个。她以为感觉上的同在,就是最好的了,她还不知道(也许她已经听见)信心的道路和生活。所以她拉住祂,所以她不容祂走。岂知道出乎肉体的拉住,不过是叫自己还得失去。属灵的寻求,就能让主自由;属魂的,就要为自己打萛;虽然她所寻求的乃是主的同在。

  但是,主是按着人的程度来对付人。所以她虽然有许多的功课还没有学,有许多的事情还不知道,主却肯被她遇见,被她拉住,被她带走。因为在目前的对付中,她所经过的已经是够好的了;她所受的试炼也已经是够大的了;她的追求,也够完全了。因为她并没有学会分开灵和魂,所以主在这里不怪她。

  「领祂入我母家,到怀我者的内室。」在里面虽然有自己的搀杂,主还肯谦卑祂自己,让她好好的再一次享受主的同在。主现在进入牠母家,到怀她者的内室。如果「母亲的家」是恩典的原则,就「怀我者的内室」是指神的爱了。神用恩典的原则和爱的心来待她(我们作罪人的时候,是在情欲里怀的胎,是在罪恶里生的。这里是在爱里怀孕,是在恩典里主的)。她是凭神的恩典和神的爱,来寻求主的同在。在诗的方面,就是带主到一亲密的地方。她是一个女子,所以母亲的家,怀我者的内室,是她顶好的地方。

  到了这里,父告一段落,她在此,又好好享受主的同在。但是,这并非就是完全。

  在这里,主还是被动。这个女子还未学习如何让主自由。但是,她已经学会相当的功课:在这里,她又要过一阵时候(也许过了几个月)。

  抓住的力量最强的时候,就是在第一次失去主而又得着主的时候。

  五节:主又吩咐了。这一次她受的试炼很大,所以主给她有这一段安静的时候。主的意思是:这个人是我所对付的,用不着你们去帮助她,用不着你们去激动她。她在这里学的功课,还是实实在在的,在以下她实在是一个大进步。在底下可以看见,二章所说的复活的能力,复活的丰富,十字架的生活,她必定已经相当的学会了(虽然不敢说是绝对的)。她前三样的功课是相当的学会了,所以底下主才有那样的赞美。




欢迎光临 雅歌家庭教育论坛 (http://www.yage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